工艺名家

上一页
1/10页 共257

每一道工序都是绝学 嘉兴海宁“90后”灯彩师的光彩人生

时间:2019/5/7 文章来源:嘉兴人网

    “叠玉千丝似鬼工,剪罗万眼人力穷。”这是南宋诗人范成大描写朝贡灯品——硖石万眼罗灯的佳句。

  硖石灯彩是海宁民间艺术的奇葩,源于秦代,盛于唐宋。其制作工艺独特,以“拗、扎、结、裱、刻、画、针、糊”八字技法见长,尤以针刺花纹精巧细美取胜。

  每一件精美的硖石灯彩背后,都有一个需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苦的灯彩师。因为完成一件作品,往往需要一年、两年,有时需要更久,光针刺就要达到百万甚至千万余针。

  随着岁月的积淀,灯彩师这个行业渐渐没落。在海宁,有一名90后的灯彩师,在一群老艺人中显得尤为特别。虽然年仅29岁,但费志涛学习制作硖石灯彩的时间已经有13年了。

  画一条直线 他练了一年多

  走进海宁市南关厢灯彩艺术中心,沿着一条青石板路,来到了一处古色的院落。这是一间不大的工作室,满屋子里零散地堆放着灯彩制作的材料与半成品。

  在大厅的一张大方书桌前,一个年轻的身影正伏在案上专心致志地用刀刻着什么。听见动静,这个身材清瘦、皮肤黝黑的小伙子抬头张望,正是费志涛。

  近代诗人徐树镛有词《硖川灯词》:“银树火花出诸坊,照耀晴寞电闪光。精巧绝伦看不足,四季亭复观平台。”在海宁,元宵硖石灯会是重要的民间地方风俗,享有“江南第一灯会”的誉称。

  生于斯长于斯,数万人元宵迎灯的盛况是费志涛记忆里挥洒不去的画面。硖石灯彩,是一种情结,也是一种眷恋。

  “我真正接触灯彩,是在学校里,从那时候起我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07年,费志涛正在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就读工艺美术专业,学校开了一门硖石灯彩制作课程,牢牢地吸引了他的目光。

  “那时候没有想过把灯彩制作作为终身职业,只是简单的喜欢。”因为颇具艺术天分,费志涛时常被指导老师叫上台,帮忙制作灯彩。

  这一帮,也改变了费志涛的人生轨迹。2009年毕业后,费志涛顺利进入海宁市硖石灯彩制作社工作。“当时我们灯彩班有17个学生,到现在只有我一个人还在从事硖石灯彩的制作。”正是出于喜爱,他一直坚持到今天。

  “硖石灯彩有八大技巧,分别为拗、扎、结、裱、刻、画、针、糊。”工作的第一天,师父孙杰就交给费志涛一张A5大小的宣纸让他学针刺技法,“别看才这么一小张纸,我当时可是花了一个星期才勉强完成。”

  没想到,这份作业交上去后,费志涛被孙杰严厉教育一番。“这就是你一个星期的成果?你看看,疏密都不一样。”带徒弟,孙杰是个严师。“我自己也是半路出家,当初我师父教我做灯彩时,要求就非常严格。”孙杰是硖石灯彩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师承灯彩艺术大师孙惟君先生,硖石灯彩八大技法就是孙先生总结的。

  “要想在灯彩上作出成绩,样样都不能马虎。”费志涛将师父的教导牢记心中,开始每天利用休息时间认真练习八大技法。“我绘画功底弱,师父就让我练习画线条。”费志涛说着,用手比划了几下,“师父要求我随意划出一条线,但线首尾两端得一样粗细。”这一练,他就整整练了一年多。

  更难的是拗型和针刺。灯彩的骨架全靠灯彩师多年的经验凭空“拗”出来,稍有变形就难以装配、连接。“针刺则最费时费力。”费志涛说,要用特制的银针,在五层至七层裱糊好的宣纸灯片上刺出各种景物图案,用以透光。

  正说着,费志涛拿出了一张完工的画片,展示给记者看。柔和的灯光从一个个排布整齐而又细密的小孔中透出来,明暗之间,勾勒出了一幅精致的江南妇女养蚕图。

  针刺全靠手工,密度不能粗也不能细,要达到每平方厘米十八至三十二孔,一件成品需要几百万个针孔。“我之前获奖的一盏灯彩《四圣阁》,针刺多达千万余针。”费志涛说,从拜师学艺到能够独立完成一盏灯彩,起码需要钻研三年。

灯彩《四圣阁》

  勤能补拙。初出茅庐的费志涛,一心扑在了灯彩上,每天放下碗筷就开始练习,整日与灯为伴。2010年,费志涛尝试制作自己的第一件灯彩作品,以盐官占鳌塔为原型的《金玲珑塔》。孙杰瞥了他的图纸之后就指出来一个大问题:“你这比例不对,造出来的塔会歪掉。”在师父的多番指导下,费志涛三次改图才终于得到了认可。

  做千年灯彩 他守旧中创新

  “能不能在硖石灯彩中加入新的元素?”身为90后的灯彩师,费志涛常常思考,如何能让有千年历史的硖石灯彩变得更“潮”。所以只要一得空,费志涛就会去工作室、图书馆翻阅大量的文史资料。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4年费志涛独立思考创作的灯彩《乘风破浪》,在“中国梦想·美丽浙江”传统手工艺创作展惊艳亮相,一举夺魁。这座龙舟灯不仅制作精美,还充满了动感韵律。“历来制作的龙舟灯基本上都是四四方方的底座。”费志涛大胆创新,用三维立体塑造“浪花”,来表现龙舟在水中航行的动态美。

灯彩《乘风破浪》

  别看只是小小的改动,背后可费了不少心血。在龙舟灯的骨架制作上,费志涛也进行了改进,如舟体的龙鳞全部采用单片焊接,使舟身更饱满和具有透光性,同时整座龙舟全部采用LED发光材料,色彩更柔和、更省电、更安全。从设计到完成,费志涛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前后修改、调整近十次。

  只是创新还不够,能不能让硖石灯彩冲破产业化发展瓶颈、走进千家万户,也成了费志涛一直在思索的问题。

  “硖石灯彩的针刺画片是由宣纸制成的,江南地区又常常多雨潮湿,纸张很容易受潮变形。”费志涛说,再加上灯彩一贯采用钨丝灯,灯丝发光发烫热量较高,纸张更容易老化,存放时间短。那么有没有可以替换的材料呢?

  偶然一次上街闲逛时,费志涛发现商家的宣传板字体会发光。他很好奇,于是询问了广告行业的朋友,得知这是依靠一种新的导光板产生的效果。费志涛一下子兴奋起来,这个技术正好可以解决之前的问题。

  经过试验,费志涛发现这个LED导光板打开后会微微发热,但热量不会太高导致纸片老化,反而能恰好给针刺画片除潮。费志涛预估,这样的作品至少可以存放几十年,“不仅如此,LED灯还可以变化各种色彩,让灯彩的色彩更加丰富。”

  更让费志涛感到兴奋的是,他发现灯彩在观赏性外,还能兼具实用性。有一次在他潜心制作灯彩时,由于嫌灯光灰暗便随手开了一盏台灯。突然之间,灵光在他脑海中一闪而过:台灯与灯彩,同样作为灯,是不是可以结合在一起?

  有了好的创意,费志涛立刻投入创作,他以自家台灯为原型,把灯罩用针刺画片代替,完成第一盏同时拥有台灯的实用性和灯彩的艺术性的灯彩台灯。灯彩台灯推向市场后,反响颇好。

  做灯彩,更要能守得住寂寞。“我们常常一坐就是一天,一年只能完成一两个作品。”费志涛说,每年最热或者最冷的时节,就是他们最忙的时候。为了准备中秋节和元宵节的节日灯彩,他们常常要提前一两个月就开始制作。因为制作灯彩要电焊和糊胶水,天气再热也不能开空调,酷暑天,衣服常常都湿透了。

  “但是我们制作出来的灯彩,能够被市民欣赏,我就觉得非常满足。”说到这里,这个话语不多的小伙子,腼腆地笑了。

  

  来源:浙江新闻

  编辑:黄钧天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