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作为文房四宝之一,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使用"研磨器"研制颜色、绘制图案。至西汉时,制砚有了显著发展,砚的种类增多,有石砚、陶砚、铜砚、漆砚等。汉至魏晋的石砚,盛行圆形三足式、四足式,雕刻风格浑朴,造型生动。汉代陶砚有龟形、山形、圆形、方形等。魏晋时,出现了瓷砚,多为青瓷砚,砚堂无釉,以利研磨,其形多为圆莆蹄足。

名称:随型水坑端砚
年代:清中期
尺寸:21*16*5
估价:8-10万
该砚石质细润,造型神工鬼斧,石质肌理自然,极富天趣,无人工修饰。砚面刻工精细,传世包浆纯厚,泽感强烈,开门见山。此砚是端砚中石质极品,存世极罕,配有老红木盒。

  隋唐以后,由于制墨工艺的发展,墨质渐优,可不用研石,对砚的要求相应提高。唐时砚质、砚式都发生了较大变化。盛行龟式、箕式、山峰多足式砚。名砚石相继出现,如广东的端砚、山东的红丝砚、甘肃的洮砚等。这些砚材坚实、细腻、滋润、发墨,并具有各种研美的纹理,如端砚有鱼脑冻、蕉叶白、冰纹等。至宋代,士人更重石砚,尤其珍爱端石。当时石砚的只要式样是"抄手砚",将砚背部分挖空,便于挪移,既轻且稳。陶砚渐为石砚所取代,但澄泥砚仍有发展。宋砚朴素大方,实用美观。元砚雕刻风格比较粗犷、浑朴、自然。



名称:长方紫端砚
年代:宋
尺寸:15*9*2
参考价:无定价
该砚清宫内廷藏,石质细腻,雕刻铭文"其色温润,其制古朴,何以致之,石渠秘阁,改封即墨,兰台列爵,永宜宝之,书香是托",落款"懒翁赞",印章"奇珍"。砚左边款"停云馆珍藏"(即文徵明家藏),砚背"书画船第三砚,芾识"(芾即指宋著名书法家米芾收藏),刻字秀美,传世特征分明,砚身包浆极佳,为蓝皮紫端中精品,此砚存世极罕。

  到明清时代,我国的制砚工艺更趋精湛,名砚佳品不断涌现。明砚讲究自然,出现了随形砚,因材制砚,形式多样,有莲叶、人面、新月、古钱、瓢、钱等等,造型、雕饰古朴典雅。清砚讲究精雕细刻,出现了许多石砚之作。当时,还非常讲究砚石的色泽、文采、声音、嫩润及年代、石坑、题铭等,砚已由实用转为艺术欣赏和珍藏了。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文物部门在考古发掘中,先后出土了多件稀世古砚珍品,令国际文物界和收藏界震惊。如1985年2月,在江苏101号西汉墓中出土的"漆砂砚",堪称我国最早的漆制砚台,它不仅结构合理、构思精巧、美观耐用,而且漆工工艺精湛细致,实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该砚现藏于我国扬州市博物馆。再如,1970年在山西大同出土的北魏"石雕方砚"。这件由灰砂石雕琢而成的方砚正中是一个12厘米见方的砚盘,四周及方砚上下都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