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具代表性的抽象表现艺术家皮耶.苏拉吉,1919年生于法国中南部的罗德兹(Rodez)。该城市以史前文物及中世纪艺术闻名,当地广阔荒芜的高原,史前遗留下的粗雕石柱与岩洞壁画及罗马式教堂,成为苏拉吉艺术创作的灵感起源。
苏拉吉的创作起始于1946年他抵达巴黎时,1947年起开始他所谓的「黑与白」系列创作,也是所谓的「书法时期」。这个时期的苏拉吉多使用核桃制成的棕色染料、印刷用油墨、柏油,以及未经提炼的各种原始颜料在白或青灰的纸上,作成简单而强劲有力的线条表现。其独钟的暗沉黑色画与战后色彩鲜艳的绘画表现形成鲜明反差,却也形成其独特的风格。五O年代,苏拉吉的声望就已达到颠峰,世界重要的美术馆如巴黎国立现代美术馆、伦敦泰德画廊、纽约现代美术馆及古根汉美术馆等均竞相购藏其画作。从1979年起,苏拉吉开始他的「黑画期」。黑占满了整个画面,但黑不再是纯粹的黑,纤维性及光滑的光面以及画刷在画布上移动所留下的痕迹,改变了色彩及光线。
五十年代苏拉吉已声名远播。其创作语言也由简入繁,且不再密集于画面中心。这个时期的创作多重复笔法及奔放笔触。在作品「油画,130
x 162公分,1956年8月12日」中,苏拉吉先以蓝色色带组成底层,在以宽广之黑色带做左右对角之交叠,最后再以剖刮的方式局部将内层之靛蓝色曝露出来;艺术家透过充满自信的技法,制造出色彩之明亮度,并显现出黑色笔触因画刀运转之力道或角度而产生之厚实、密集效果。在这件作品中,苏拉吉甚至以扫及画纸边缘之笔触来构图。而重复强劲的动作,更增加了画面构图之张力。
作品「油画,162
x 114公分,1958年5月07日」的笔触绽放奔射,并以画面之右上至左下之对角线为表现轴干。创作符号颜色单一且深暗,自一片轻浅的底色中跳显出来。整体而言,作品对比强烈,不带丝毫做作装饰。苏拉吉放弃线条的画法,并以直接上色方式替代描形,呈现出一气呵成的粗犷表现,并以奔放有劲之笔触构筑画面空间,作品自然流畅,层次分明。
作品「油画,1953年6月1日」是苏拉吉的「结构时期」的作品,画作以粗大的带状线条作水平与垂直交织的建筑性构图,画的底层通常是比较明亮的灰
、褐 、奶油白、土黄;有时也加上蓝、红底色。针对这个时期的作品,苏拉吉以画刀擦刮上层黑色带状线块的方法制造颜色的明亮度,也就是刮下几层颜料,使内层颜色曝露出来,并借着透明与不透明的手法,使得底色与上层颜色融合,进而显现光线远近、密集之效果。
在作品「油画,222
x 137公分,1990年1月31日」的上半部是一气呵成以画刀擦刮制造出的帘幕式黑色线条,而在作品的最下方则是以同样手法表现的靛蓝线条。画面中藉由油彩的多寡、画刀的走势,使画面的线条丰富且充满变化。苏拉吉再一次探索光线的亮度与画面肌理的变化关系。为了致力寻求光线迸射的效果,苏拉吉以「黑色画」为创作理念已达二十余年。虽单采黑色作画,苏拉吉却能完全自单色画的理论超脱而出,他的单色画十足展现多种色调效果,而且可以精益求精地将光线的变化充分显露在画布上。苏拉吉从未以画笔抒发其精神状态及心境,倒是藉用作画工具以动作挥洒延伸绘画空间。这也是为什么他的作品能横跨自五O年代成名之初起直至今日一贯的时代性。
此外,苏拉吉从不为自己的画作命题,而以作品的尺寸或作品完成之日题名。苏拉吉重视作品的尺幅,认为尺幅本身实际上是一种煽动。画幅长度与高度的关系将带给画作本身不同的意涵及限制。不管是小至几平方公尺的画作,或是大至数十平方公尺的建筑般装置构图,苏拉吉均重视绘画空间与环境的关系,并深刻表现绘画本身所具有的物质属性。苏拉吉一直信守绘画空间的重要,也在日后的展览中以「绘画装置」的方式加以实践;如一九九四年于台北市立美术馆的回顾展中,利用多联幅作品形成律动之效果来布置空间,真实表达作品的深度,也画出了空间律动的力感;而化繁为简的大片装置,更增强了画面的张力与气势。
在作品「油画,136 x 136公分,1990年12月24日」中,画面以水平方向区分成五条黑色带状区块。画面的肌理效果主要呈现在画中左上及右下的小区块,苏拉吉运用画笔和画刀,透过刀笔下或平顺纤细、或粗糙紧绷的刷痕纹理,在看似单黑的画布上,交织形式、色彩、技巧与材质之间的关系,使之互动,进而在画布上创造出空间感、光影与时间的律动。
苏拉吉的创作手法主要将象牙黑颜色、树脂及油彩等调和后涂抹于画布,然后再用画刀刮出不同的线条,平滑且厚实的质感留给人稳固的印象,但随着光线的不同,视角不同,全黑的画片却给人丰富多彩的光感。作品的外在形式虽属抽象,但内在意涵却很具体。他的作品充分体现开放性的艺术观念以及对绘画质材的深入把握。苏拉吉说:「黑色是一种原色,它使我们回到绘画的根源。」他致力于探索光线的亮度与画面肌理的变化关系,并利用黑色颜料使光线不段变幻更新。以最简洁的方式
与最丰富的效果呈现艺术表达的无限可能性,可说是苏拉吉在艺术创作中一贯的追求。
(陈淑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