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东尼.达比埃斯 1923年出生于巴塞隆纳(Barcelona),为战后重要的欧洲艺术家之一,他的成长背景正值西班牙内战及弗朗哥专政(Franco-regency1939—19
75)时期,因此透过以材质探讨为主的作品中,强烈表现出个人对家乡加泰隆尼亚(Catalonia)的政治、文化关怀。此外达比埃斯亦致力于表现对传统宗教文化所探视的玄学观念,更藉东方的哲学思想以及书法、茶道、包装设计等文物艺术的特质,将作品发展的风格转为以探讨「艺术的超验次元」(transcendental
di- mension of art)为主,展现其身体对环境、物质体验的艺术风格。
年幼时达比埃斯因感染肺炎长年卧病在床,透过隔邻床的印度男孩开始接触瑜珈、禅学及东方艺术,1948年和加泰隆尼亚当代诗人璜
.布罗沙(Joan BROSSA)成立「骰子七个面」(Daul al Set)团体,标榜西班牙新绘画,受米罗(Joan
MIRO)、恩斯特(Max ERNST)及克利(Paul KLEE)的影响,早期作品藉由超现实表现手法结合象征性符号描绘个人的宇宙生死观。
自五O年代起着重「材质性绘画」(material painting)的探索,作品深受「贫穷艺术」(arte
povera)艺术家布利(Alberto BURRI)影响,创作重心着重于呈现三度空间的平面艺术、雕塑,以及探求材质特性的运用。在著名的「墙壁图画」(wall
painting)作品中藉涂鸦式的粗刻手法(graffiti)和拼贴所伸展出的张力,突破木板或画布平面的二度空间。如「蜿蜒的浮雕」一作,以点描技法在大片灰色基调背景中混杂沙子的运用,有着东方绘画大片留白所产生的神秘暗沉与深邃的静默,画面右下角则利用复合煤材混合树脂的厚涂所产生的扭转动势营造出如沉寂中潜吟蜿蜒的形体。
达比埃斯在作品中也着重表现平凡材料的特质,在「在黑色背景上的纸板」中利用纸板撕痕衬上黑底,衬出鲜明的黄褐色轮廓及撕痕渐层的厚度。黄褐色对达比埃斯而言是具丰富内在心灵的色彩,是最接近哲学思维的色彩,可代表圣方济(Sain
Frances)或雷蒙杜斯.卢留斯(Raimundus LULLUS,1232-1315/16)等人的神学与哲学实践观,此外黄褐色亦是大地的颜色。随着旧纸板表面的纹理处理及细笔勾勒如毛发般的笔触,画面所呈现的是经岁月沉淀的块面。
六十年代的达比埃斯在自我表达的方式上大量出现文字书写,值得一提的是他对十三世纪西班牙神秘主义与哲学家卢留斯的推崇,在画面中常出现和卢留斯的组合理论图有关的V字三角图形及M(意志)、X(对立)、A(基本尊严)、T(意义区分的原则)、B(信仰)、C(希望)、D(爱)等字母,而T字有时也代表达比埃斯本人或他太太泰瑞莎(Teresa)之意
。1966年的作品「四个红X」结合中国书法恣意挥洒的劲道与水墨擦拓的效果,在同样以倒V字型的三角构图中心有着四个红色的X符号。这幅作品可与达比埃斯同时期所创作一系列由布罗沙所写的剧作「黄金与盐」(Or
I Sal)的布景作品相比较,在这些剧场作品中达比埃斯略过剧场的实物描写,多借用捆结及X符号来表现。画面上的捆结象征宇宙中人类的处境,它亦能串联衔接观者和表演者彼此的想法。X形可以是剧场桌脚的简化造型,且同样作为支撑架所具有的对立张力。
达比埃斯个人对抽象艺术发展初期着重几何图形的描绘感到局限,因而和友人发起「诗意的抽象」绘画,1959年的石版印刷「无题」,便是藉由大笔刷涂、拓印吸墨及线性恣意书写的方式,在层层拓印的处理下,有着闪烁流畅的调性,大轮廓环绕的细线,在虚实中交错,抑扬顿挫的撇线穿插着如句法般的点字,呈现出当代音乐家强.凯吉(John
CAGE)所崇尚的自由及偶然共振的音乐性。1975年的「白色上的几何」则运用透视图法及铅笔的补助线、量尺刻度,在理性的布局中却又利用细砂及复合媒材的红、黄色块面以及砂块的切割与恣意的泼洒与箭头指示。此种立体分割的表现,呈现出折叠翻转的几何造型动势。
1970年达比埃斯和米罗为躲避追捕,住进位于蒙特塞拉(Montserrat)的修道院,此时他利用现成物的并置与转换,藉日常生活中的碗碟、扫具的堆栈表现每日的潜修及简朴规律的生活,并呼应当时活络的达达主义(Dadaism)。自80年代起他的创作趋向于大型陶土雕塑的制作,如放大的足部、牙齿与座椅雕塑,这种创作手法除了提供耳目一新的感官视觉经验,同时也赋予材质一层精神性的意义。
除此之外,早在1947年达比埃斯便已着手版画创作,版画作品所呈现的三度空间性,也可经由现成物的运用如米粒、剪刀、餐具等的压印手法来呈现,这些原来便具有复制特质的印刷与拼贴的手法,在他的合并运用下,展现了独特的形式。
达比埃斯在他的作品里记录了他个人的世界观,经由不同材质的处理,无论是以谜样般的符号、平实对象图像、躯体的描绘与强调书法一气呵成的气势,都在强调对日常生活所触及的事物的敏感、宣扬身体力行的修行与实践表现。
(陈盈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