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

上一页
1/68页 共2000

民国时期十六扇祝寿屏

时间:2018/4/26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燕晴山/山东东营


  东营市历史博物馆珍藏有清末民初儒商朱季和七十三岁寿屏(见图),共16扇,排成一排长达9米多,蔚为壮观。该屏每扇均高213、宽56.6、厚3.1厘米;边框为红木,做工精细;字体为楷书,书于薄绢之上,装裱考究,上部有一金属挂钩。每扇有5列字,每列满25字,共约1970字。除第 4、10、12扇局部字迹残缺外,其余均保存完好。

  朱季和祖籍不详,二十三岁时到山东临沂郯城县马头镇定居。他虽一介书生,却兴陶朱之业,经营有方,积累了大量财富。其间游遍大江南北,见多识广,广交友人。他为人正直、品德高尚,乐善好施,为人慷慨,注重教育,授业解惑,立初学以训童蒙。

  撰文者陈敬修,郯城华岩寺村人,清末庚寅进士,曾任浙江平湖知县。曾作“琴韵书声地,堆为瓦砾场。郯湲流不尽,教泽与俱长。”的诗句对华岩八景之一的“宗圣书院”进行赞美。

  书丹者孙友萼(1854—1924),字华楼,清末民初山东郯城县马头镇人,生于书香门第,家世业儒。清同治十二年(1873)癸酉科举人,援例为内阁中书兼国史馆方略馆职。光绪十八年(1892)壬辰科进士,历任江苏桃源、邳州、安东、阳湖、元和、金坛、江阴、丹阳、无锡等地方官,颇有政声。任桃源县知县时,正值荒歉,他筹措赈抚捐资,疏浚程子河、洪泽湖,以工代赈,使该县历年昏垫之区变成膏腴之地,宿迁、泗州等县水灾亦大为减轻。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解职回籍。1914年秋,郯城遇大水灾,沂、沭河决口30处,孙友萼力请义赈,督办修堵决口,又倡捐平粜,周济饥民,请除附捐,以减轻乡民负担,其为民请命,耿介直言,深得地方人士赞誉。后避居济南,年七十而卒。

  此寿屏制作于民国四年,保存相对完整,雄伟壮观,用词华丽,字迹优美、工整,其中所涉人物96人,地名13处。这不仅是一套不可多得的文物,对研究地方人物、地名变更和行政区域的演变也有重要意义。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民国时期十六扇祝寿屏-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