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四宝

上一页
1/51页 共1506

收藏故事会:古砚情深

时间:2018/4/23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柳建明/山东高密


“松下闲谈”

  我第一次拜访刘老太,是她大女儿给的地址。打电话刘老太没接,我按照地址找上门,人没在家。邻居帮我联系她的小女儿。关上手机,邻居对我说,刘老太到济南儿子家去了,要住一段时间才能回来。我是在一次刘老太来博物馆参观时,认识她的。她对我说,早年因搬家不便、加之盖房子缺钱,曾卖给博物馆一方大砚台,现在她手中还留有一方小的,被视为是“传家宝”。那方大砚台,我见过,是清代红丝石砚,石质和雕工俱佳,被定为国家珍贵文物。与“国宝”同出一门,我猜想此方小砚台一定不一般,所以极想一睹为快。

“坐禅”

“远游”

上题“汉诗”,落“赵烜”“臣”字款

清代石渠白端砚

砚底题字“风高飞迩”

  第二次约好,再去。刘老太在楼下等我,说知道我来,她在家中已泡好茶。茶几上摆着几个小锦盒,她打开其中一个,拿出一方白色的砚台说,就是这方小砚台,你看看,不知是什么石头的,边上那处残缺,是大女儿小时拿着玩耍,掉在地上摔的。

  此砚台采用白色端石制成,其色白微发黄,方形,宽8.4、高4.7厘米。砚面四边琢以深渠,作为墨池,受墨处微凹。以形制,可定名为清代石渠白端砚。其四侧面雕有人物山水图纹和诗句,图纹一图雕刻三人坐在松树底下说话,可命名为“松下闲谈”;一图雕刻一人在坡上静坐,可命名为“坐禅”;一图雕刻一人拄着杖,沿一条河流行走,可命名为“远游”。诗句录用的是元代诗人倪瓒所作《题画赠王仲和》一诗,为“曾住南湖宅,于今已十年。丛筠还自翳,乔木故依然。雨杂鸣渠溜,云连煮术烟。”上题“汉诗”,落“赵烜”“臣”字款,字为阴刻。底阳刻“风高飞迩”4字。石质温莹如玉,雕工精微,果然不同凡响。

  我正俯身观看砚台时,刘老太起身推开旁边的一扇房门,一阵扑扇响动,有个东西落在我的背上,“叽嘎嘎”地叫着。我的肩膀不由地收缩了一下。刘老太喊了一声“回去”,我这才看清是一只红黄色的大鹦鹉。鹦鹉在客厅里盘旋了一周,又飞回到房里,趴在房门上方的玻璃窗上,摇摆着头朝外左右张望。

  刘老太像小孩子搞恶作剧一样得意地笑了。如此安排,似是为我举行了一次欢迎仪式。这才言归正题,说,她一生搬了十一次家,每搬一次就要扔很多东西,但这方砚台一直带在身边,从没离开过她。刘老太当过小学代课教师,母生病辞职回家尽孝心,以后就没再出去工作过,一心在家相夫教子。早期搬家的原因是丈夫时不时会从一个乡镇调到另一个乡镇上班,后来是为了三个孩子上学离家近,再后来是为了三个孩子上班离家近,最后一次搬家是因为房子所在地改造拆迁。砚台是她姥爷留下的,姥爷教过私塾,因这个缘故,“文革”时,被打成“四类分子”。记得“破四旧”时,有人来抄家,家中有一件玉洗,里面放着一只小勺,舀了水倒在砚台上好磨墨。玉洗上面雕刻着一圈缠连花枝,顶上坐着一只小蝴蝶,像真的似的,大女儿喜欢那只小蝴蝶,哭着向来抄家的人要那只小蝴蝶。来人说,拿不下来。结果砸碎,被扔到火堆里去了。刘老太把这方砚台看成是有生命的,不然躲不过一次次磨难。用来盛装砚台的盒子,是刘老太去南方旅游时,在一家礼品店里看中的,量量尺寸,与砚台大小正好,店家不单卖盒子,她连里面的货物一起买下,上演了一出现代版的“买椟还珠”。

  刘老太说,战争时期枪刀快,和平时期笔墨香。家中有这方砚台相伴,生活处处都飘散着笔墨的香气。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收藏故事会:古砚情深-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