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器

上一页
1/80页 共2358

西汉鹤龟铜熏炉

时间:2019/8/22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王雪/河南新乡


图1

  新乡市博物馆收藏的这个西汉鹤龟铜熏炉(图1),原名鹤龟顶铜博山炉,出土于新乡市西关,1958年进入馆藏,为国家二级文物。

图2

  这件铜熏炉通高19.5(其中博山高7.9)、盘径16.8厘米,重量905克,青铜材质,器物表面呈粉状锈。造型别致巧妙,体型轻巧,由炉盖、台、柱、座、盘4部分组成。炉盖呈半球状,中间雕刻花纹镂空,顶部有一圆形烟孔,炉台为圆形,有一突出曲形柄把。炉盖与炉台相连接,可以向上掀起(图2)。炉台底部有一鹤形柱,仙鹤腿部粗长,站立在龟背部,仙鹤双翅平展,尾部后翘并有羽毛饰,尾羽略高于双翅。底座为一龟形,龟头部上仰,仿佛在仰视仙鹤与博山,龟四脚突出,背部饰有纹饰。底盘为浅折腹,敞口,平折沿,平底。

  中国很早就有香薰的习惯,先民们在无意中发现香草、香木燃烧后会产生大量香气,有驱虫、净化空气的作用。伴随着香薰文化的产生及发展,用于香薰的器具应运而生。虽然石器时代出土了一些有熏炉特征器物,但因年代久远未见熏烧的痕迹,缺乏确凿的证据,未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可。目前确认最早的熏炉出现于西周时期,春秋战国逐渐流行,在汉代达到了高潮。

  汉代早期的熏炉造型样式,我们可以从战国时期的豆型熏炉中看到影子,绝大部分的炉型皆为炉体宽大扁平,炉盖出烟孔较大,或呈敞开式无盖炉,这与所用香料及焚香方式有关,中国传统香木、香草是以明火直接焚烧草木为主,倘若出烟口小炉体深小,则就不易于香料的充分燃烧。汉代水陆丝绸之路的开通,西域和非洲的香料涌入中原,丰富了中国本土的香薰文化。据相关史料记载,汉代中期,沉香、丁香、龙脑香、苏合香、乳香、木香等进口香料开始成为当时熏焚的主要香料,香料品种的丰富和来源的拓展改变了熏炉的造型。由于这些进口树脂香大多需要加热,香气才能慢慢散发出来,为了适应外来香料的需要,与早期的豆形熏炉相比,熏炉镂孔变小,炉身变深,方便在下面放炭火慢慢地熏香料,受到当时人们对山峦崇拜的思想,炉盖逐渐加高呈山形,由此奠定了熏炉的基本造型,后期熏炉的造型大多借鉴于此,少有不同者。

  唐、宋以后,前代各种材质的熏炉都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并有所创新,除传统铜质熏炉外,青瓷、玉石、珐琅等材质的熏炉多了起来,但已逐渐失去了前代简约、浑厚的大格局,更注重精致及观赏性。相比青铜熏炉,这些材质在温度上禁不起焚香的烧烤,熏炉的使用功能也在一时期发生了变化,熏炉的实用性逐渐被观赏性所取代,熏炉成了读书人的文玩,供奉在书桌上,与书房结合了起来,人们认为琴棋书画之间,用熏炉焚上一炷香能使心情幽静舒畅,成为雅文化的一种象征,并一直沿用至今。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西汉鹤龟铜熏炉-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