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

上一页
1/141页 共4196

试鉴五代黄堡窑青瓷小炉腿

时间:2020/3/31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刘北高、朱友山/江苏


图1 两只近似南宋龙泉窑梅子青釉的鬲式炉小炉腿和疑似“龙泉仿官”的小炉腿

  一、身世之谜

  这只小炉腿,是在淮安市清河区钵池山工地上发现的,拿给几位瓷友看了,他们都认为是元龙泉。但我心中始终存在着疑问。

  曾有专家说是“龙泉仿官”。

图2 三块北宋龙泉窑的普通有帮碗底和“龙泉仿官”小炉腿

图3 “仿官”小炉腿是黄土胎

  2013年春,西安柴窑研究所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柴窑高端论坛”活动,作为淮安市古陶瓷研究小组组长,又因为手中有一片“五灵图”青瓷片和几块精美的耀州窑青瓷片,笔者受邀去北京参加这次论坛活动。西安柴窑研究所的领导及专家们认为,这些青瓷片近似柴窑,就特地邀请笔者到会发言。

  笔者就把这只青瓷小炉腿带到大会去,请与会的专家们看看,它究竟出自哪个窑口。笔者在北京把小炉腿给有些专家看,这些专家们当时都一心在鉴赏近似柴窑的精美瓷片,对这只小青瓷炉腿都未注意察看。只有上海博物馆的一位专家拿在手中看了一下,说是“龙泉仿官”的。

  专家们的论断,笔者始终存疑。于是笔者就不断寻找实物来对比,查看有关资料来研究这只青瓷小炉腿是不是龙泉窑的。经过两年多查看资料和对比实物后,笔者认为它绝不是龙泉窑的,更谈不上“龙泉仿官”。其理由如下:

  首先如果确定它是“龙泉仿官”,那就定它是南宋龙泉,因为北宋官窑是在北方首都开封宫内烧造的,南方龙泉工匠们根本无缘看到北宋宫廷内的官窑器,从何得仿?再说北宋时龙泉窑还在起步烧造阶段,所烧成的瓷器胎釉都很粗劣、浑暗,根本无力去“仿官”。只有到南宋时,龙泉窑烧造出精美的梅子青胎釉后才被仕大夫们看中,才可能去“仿官”。

  再从胎釉看:

  1.从资料来查看

  甲、《东方收藏》2014年第9期(总第60期)上刊登了李彦君先生的文章《哥窑的特点与分期》并附有官、哥釉实物照片(43页),其图1分别为A、宋代哥窑贯耳瓶。B、宋代修内司窑贯耳瓶。C、宋代修内司胆式瓶。作者根据两岸故宫传世哥窑器及文献对烧造于杭州官窑的记载来看,宋代哥窑属官窑,也就是说官、哥不分。而龙泉烧造的具有哥窑特征的称之为“龙泉仿官”。在此基础上,作者又从胎、釉、开片胎体等方面作进一步细分,得出的结论是“官窑标本中符合哥窑特征稍多,并有共性”。因此,世传“官、哥不分”有一定道理。

  乙、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简明陶瓷词典》46页中也有关于龙泉窑的词条。书中说:“南宋龙泉……其釉透明度比传世哥窑器稍大,一般为薄胎厚釉……其大部分器物与郊坛下官窑器无法区别,应属龙泉仿官窑器”。

  上述两种资料都认为“官、哥难分”,“龙泉仿官”就是近似南床官窑。这样结论就坐实了以下三点:

  ①这只青瓷小炉腿是南宋龙泉窑产品;

  ②它是龙泉窑仿南宋郊坛下官窑的;

  ③它和南宋哥窑器也近似。

  2.再从实物对比来看胎釉的区分(也可以看出仿官小炉腿身上承载的遗传密码)。

  二、遗传密码

  A、《东方收藏》2014年第9期上刊登了雷国强和李震的文章《宋元时期……龙泉青瓷茶具鉴赏》,其48-53页刊登了许多龙泉窑的茶具(包括执壶、碗、盏等)照片。它们釉的特点总体都是乳浊釉。釉面都有半透明的玻璃质感,釉下纹饰都很清晰、明朗。但总的有一种朦胧美的感觉。

  B、再从淮安建筑工地上出土的龙泉窑的香炉、碗、盘实物的釉层来看:

  一、本文图1是两只近似南宋龙泉窑梅子青釉的鬲式炉小炉腿和疑似“龙泉仿官”的小炉腿。

  这三只小炉腿放在一起,乍看大小、外貌都差不多,釉色也近似,但经过仔细察看后,发现胎釉、窑红纹饰都有很多不同:①表层釉都有玻璃质感,能看到底层的开片、纹饰,但龙泉窑的底层釉的青瓷色质重,给人一种乳浊朦胧感,而“仿官”小炉腿的表层釉玻璃质感更强,就像玻璃一样透明、清亮。②从底层釉上的开片、纹饰来看,“仿官”小炉腿的开片和北宋官、汝窑的鱼鳞纹开片基本一致。而南宋龙泉仿官、仿哥的都没有鱼鳞状开片。

  二、图2是三块北宋龙泉窑的普通有帮碗底和“龙泉仿官”小炉腿,两者釉面来对比,其差别显得更大。龙泉窑的碗帮、碗底的釉面显得很粗糙,底层釉浑浊不清,而“仿官”小炉腿的釉面光洁亮丽,底层釉灰青色,细致亮洁,并有南、北宋官窑器那种疏朗大方的铁线纹格。并且南、北宋龙泉窑的鬲式炉腿上,碗盏的底层釉上都没有这种纹饰。

  三、再从两种小鬲式炉腿烧造工艺上来说:两种小炉腿,外貌看似差不多,但一经对比细分,就会看出明显的不同,其不同处有如下一些:

  A、炉腿和炉身底面连接方式有两种,一是先做好炉腿,后连接到炉底上,二是做好炉正身后,接着用炉正身胎土再拉捏出炉腿。“仿官小炉腿”是用炉正身胎土拉捏出的

  B、胎体施釉工艺不同。烧造后炉腿底面所形成的一圈火色红也不同。其不同处是龙泉窑炉腿的底部,只在胎釉结合部有一圈火色红,而“仿官”小炉腿是胎釉结合部和整个底面都类似火色红的红黄色,而且色质鲜艳,不像龙泉窑的火色红是暗红色无光泽。

  四、两者最大的不同处是在胎体上,龙泉窑的胎土是黑色或灰黑色瓷土胎。而“仿官”小炉腿是黄土胎(图3)。

  以上所说的两者的不同处,施釉工艺不同和选用的胎土不同,不但实物对比可以看出,历史资料上也有依据:在施釉工艺方面,西安柴窑研究专家禚振西先生发表于《收藏家》2001年第8期(总58期)的《柴窑探微》一文中说:

  甲、五代黄堡青瓷中常见细纹开片,其冰裂开片细纹有内外直裂的,还有少数呈鱼鳞状斜开裂的,后者与汝官窑相似……其器足多施裹足釉,还有一部分是底足施釉后又将足底下的裹足药釉擦去(或刮去),在除去釉药的足底刷有红黄色汁水,烧成后,足底露胎处呈红黄色。

  乙、《收藏界》2010年第11期P72,刊有王兰芳、黄凤升的文章《五代耀州窑的性质》,文中有如下叙述:

  1.瓷釉很纯净、晶莹滋润,有些开片最好的瓷釉与汝、官青瓷很相似。

  2.底足多施裹足釉。

  3.……足施裹足釉后又将裹足底的釉药除去,……刷红黄色浆汁,烧成后其底足具有类似火色红的红黄色。(参见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五代黄堡窑窑址》,文物出版社1997年)

  从以上实物对比和书面资料中可以说明:

  1.“仿官”青瓷小炉腿的出身窑口应是五代黄堡窑,应属贡御窑所烧造,而不是南宋龙泉仿官。

  2.它和汝、官窑有工艺上的传承发展关系。

  3.它和宋哥窑也有工艺上的传承发展关系。

  4.它和南宋、北宋官窑器都有工艺上的传承发展关系。

  5.它和五代柴窑器在烧造工艺上、材料选用上有相互影响关系。这样的说法是依据禚振西老师所列举的明代早中期文物考古学者论述柴窑器特征的文论中所说的。

  A、曹昭的《格古要论》中说:柴窑,天青色滋润细腻,有细纹,多是黄土足。

  B、明曹明仲说:柴窑多黄土足。

  C、明谢肇淛的《五祖俎》中说:五代黄堡窑青瓷中常见细开片……还有少数呈鱼鳞状斜开裂的与汝窑相似……器足多施裹足釉。

  D、“龙泉仿官”青瓷小炉腿恰是黄土胎,施裹足釉。

  根据以上多方举例证明,笔者认为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对于仿官小炉腿:

  1.它是五代黄堡窑产品。

  2.它是宋代五大名窑中,官、汝、哥的鼻祖。

  3.它和柴窑器有着渊源关系。

  总而言之,通过上述论证,从这件青瓷小炉腿身上可以说明,五代黄堡窑的工匠们有能力烧造出柴世宗所要求的柴窑器来!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试鉴五代黄堡窑青瓷小炉腿-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