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

上一页
1/141页 共4196

北宋邓窑鱼水菊瓣纹青瓷釉碗

时间:2019/9/19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许满贵/河南邓州


  据南宋叶寘《坦斋笔衡》、南宋顾文荐《负暄杂录》载:“本朝以定州白磁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江南则处州龙泉窑,质颇粗厚。政和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意思是说:北宋朝皇家曾选用过定州白瓷器因器口有针芒状,不好用,遂命汝州烧造青窑器。黄河北的卫州、唐州、邓州、耀州已经烧造有青瓷器,以汝窑青瓷最好。长江以南的处州龙泉县窑,质颇粗厚。政和年间,京城自置窑烧造,命曰官窑。”笔记表明,北宋政和、宣和(1111—1125)以前,定州、汝州、卫州、唐州、邓州、耀州、处州、汴京受朝廷指令烧造青(白)瓷。

图1 北宋晚期邓窑鱼水菊瓣纹青瓷釉碗正背面

图2 北宋邓窑素六分区青瓷碗

图3 北宋晚期莲瓣小碗残片

  这件邓窑鱼水菊瓣纹划花青瓷残碗(图1):口径15、高7.1、足径5.3、外足高0.9、内足高0.5、胎釉厚0.3厘米。敞口,腹圆上收,口外撇,底足规整,饰满釉。色葱青,釉微黄,铁灰薄胎,质细密坚,竖斜纹开片,在40倍放大镜下见分散透明玻璃状。碗内刻划七道水波纹,间饰两条鲤鱼头向相对,卧游波纹之中,鱼眼青晰可见。碗底一周饰齿纹,齿纹内饰两鲤鱼背向相游刃于波纹。从残面看,碗腹应为4条鲤鱼纹,碗外饰菊瓣纹,立体感极强。2019年6月27日,经河南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郭木森鉴定:此碗为北宋晚期(政宣年间)邓州民窑为地方州府官窑烧造青瓷的标本器。

  为考证邓州古城建筑工地新出北宋晚期邓窑青瓷与其他窑口青瓷不同特征,笔者购阅清代蓝浦撰《景德镇陶录》(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年5月版)发现,蓝浦对叶寘《坦斋笔衡》、顾文荐《负暄杂录》记载的定窑、卫州、唐州、邓州、耀州、汝窑、龙泉州府官窑、汴京官窑,烧造青瓷的年代、地域、特征、色质等差别,著述十分明白。如“定窑,宋时所烧,出直隶定州,有南定器、北定器。土脉细润、体薄,有光素、凸花、划花、印花、绣花诸种,多牡丹、萱草、飞凤花式。以白色而滋润为正,白骨而加以釉水有如泪痕者佳,俗呼粉定,又称白定。其质粗而微黄者低,俗呼土定。定器又有红者,间造紫定、黑定,然唯红白二种当时尚之。”再如“邓州窑,亦宋所烧,即南阳府之邓州,皆青瓷,未若汝器滋润。”(图2-1、图2-2图)“耀州窑,耀州今属西安府,亦宋烧青器。色质俱不逮汝窑,后烧白器颇胜,然陶成皆不坚易茅损,所谓黄浦镇窑也。”

  悉数蓝浦载述:北宋大观、政宣年间,有7个州府为宫廷烧造青瓷器。邓州古城建筑工地新出土有碗(图3)、盘、盆、缸、盏、碟、枕、器盖、器座及窑具、匣钵、胎釉料,其中“姚家鱼水院”“李子才造”“姚”“李”“马”“杨”“司”“郭”“王”“焦”“维”“朱”、大小“田”字民窑私家款达14家;另有试釉工匠“辛老大”款识,可佐证邓州民窑青瓷为地方州府官窑烧造贡瓷,但没有汝器滋润;而卫州烧造的青瓷,虽同汝制,色质不及汝,只可与唐、邓、耀等窑为伍;唐州烧造的青瓷,质黝也不及汝窑青瓷;耀州窑的青瓷,色质俱比不上汝窑;处州府龙泉县琉田市烧造的青瓷,质颇粗厚,制法不甚古雅。这是古瓷爱好者研究北宋大观、政宣年间,五个窑口烧造青瓷的差别,今以此文介绍出来,供同好参考。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北宋邓窑鱼水菊瓣纹青瓷釉碗-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