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上一页
1/1568页 共47017

欢娱中秋 清张廷彦《中秋佳庆图》赏析

时间:2022/9/15 文章来源:美术报

清 张廷彦 中秋佳庆图 134.5×65.4cm 绢本设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中秋节,又称月夕、仲秋节、秋节、追月节、团圆节等。据有关资料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于《周礼》一书中。到唐朝初年,中秋节已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中秋节作为一年中重要的节日之一,活动非常丰富。流行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燃灯、观潮及饮桂花酒等习俗。象征家人团圆、庆祝丰收与祈福富足;是中国众多民族与世界汉字文化圈诸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正因为具有久远的历史文化渊源和深厚的节日意义,不仅人们广泛参与,也受到艺术家们的重视。

   诗人直抒情意留下许多名句。唐人戎昱在《八月十五日》诗中曰:“忆昔千秋节,欢娱万国同”;宋代苏轼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同样,宋时京镗在诗中也感慨:“明月四时好,何事喜中秋?”从上述这些诗中不难看出,历代诗人都对中秋节予以深情。

   在造型艺术上,绘画创作也与中秋的赏月相关。有一位画家在作品中未重点表现月色,月亮仅仅小悬天空,但喜庆中秋节的气氛却映入读者眼前,这就是清代画家张廷彦创作的《中秋佳庆图》。

   张廷彦(1735-1794年),清时江苏邗水(今扬州)人。乾隆年间供奉内廷,善长人物。他师承名家袁江与袁耀,所以界画极见功力。他在师承二袁界画风格的基础上,借鉴了一些西画特点,因而在作品形态上又有不同的面貌。

   《中秋佳庆图》是张廷彦著名的代表作。该图立轴,绢本设色,134.5×65.4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图的主要特色:其一,人物众多,分布合理,形神俱佳,动作自然。帝后在群臣与乐工的伴随下,赏秋月于楼台;其二,殿阁重重,繁而不乱,主次有别,境深意远。体现了皇宫深沉肃静的环境和节日中喜气洋溢、人人欢娱的气氛特点;其三,此图界画笔法严谨工细,不逊色于袁江、袁耀,并且吸收了西方绘画焦点透视法,让部分建筑通过不同的透视,在视觉上更好地展现宫殿的雄伟与内在的特质。

   《中秋佳庆图》的赏析,为我们展现了中国优秀传统艺术在创作上人与环境互动共存的关系。作品曾得到乾隆、嘉庆与宣统皇帝及相关人士的珍重。不凡的品质决定了其自身的存在意义与价值,对当下中国艺术创作如何守正创新、赓续传统,启示之功不言自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欢娱中秋 清张廷彦《中秋佳庆图》赏析-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