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篆刻

2/63页 共1859

飘逸流畅书风采 凌云壮志报国情

时间:2021/6/21 16:02:26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吴曦翔/安徽安庆


图1 陈独秀草书中堂

  ——陈独秀草书中堂欣赏

  安庆桐城市博物馆收藏一幅陈独秀草书中堂(图1),长136、宽46厘米。诗文内容:“匈奴未灭不为家,卌载风荫两鬓华。故国已成俎上肉,时贤相厄眼中沙。白霜公子调冰水,赤铁道人练火花。宇宙元来一桎梏,心藏丘壑自烟霞。”落款:仰聃兄命书其自九华寄余诗,独秀。下钤印白文篆书“陈独秀印”(图2)。作品书写流畅,一气呵成,寄语凌云壮志的报国之情。1998年5月,此幅书作经国家有关部门鉴定为一级文物。

图2 白文篆书“陈独秀印”

  落款处仰聃,即潘赞化,字赞化,号世壁,晚号仰聃,安庆桐城练潭潘家楼人。诗作由潘赞化从九华山寄给陈独秀。陈独秀书写后并未落款年代,从潘赞化诗文“卌载”自语分析,说明书信当时潘赞化已满40岁,而潘赞化于1959年8月在安庆逝世,享年75岁。由此推断,陈独秀是在1925年之后书写这幅草书中堂的。这幅草书作品,见证了陈独秀与潘赞化之间的革命情谊。

  程绍颐著《安庆历代名人》一书这样介绍:潘赞化(1885—1959),原名世壁,字瓒华。桐城人。未弱冠即随堂兄晋华与陈独秀、房秩五等人在安庆从事反清活动,曾两度流亡日本。第一次流亡日本,入振武学堂学习军事;第二次流亡日本,入早稻田大学学兽医。时孙中山在东京组建兴中会,赞化与晋华均加入该会(后转为同盟会)。赞化于辛亥革命期间回安庆投新军柏文蔚部,任新军教练。民国元年(1912),赞化被柏文蔚派往芜湖任海关监督。当时财政部大权为北洋军阀所把持,赞化不将关税缴往北京,断然汇寄上海同盟会。稍后,孙中山出巡芜湖,与赞化见面,极赞其义举。

  民国二年初,潘赞化因公应酬,邂逅误入红尘的陈秀清。陈秀清急欲脱离火坑,恳求赞化收留。赞化爱其聪慧,悯其身世,遂纳其为妾,并改名潘玉良。赞化对玉良不以妾侍对待,热心帮助她学习文化,恩爱情深。不久,袁世凯委任军阀倪嗣冲为安徽都督,文蔚的都督职务与赞化的芜湖海关都督职务均被免除。赞化遂携玉良寓居上海,并支持玉良考入上海美专学习。后来又支持玉良两次赴欧留学和从事美术创作,终于使玉良得以跻身国际画坛名流之列。民国四年(1915)蔡锷在云南通电讨袁,赞化前往参加讨袁活动。北伐战争期间,赞化任民国政府实业部技正、农矿部简任科长等职。

  抗日战争爆发后,赞化奉命赴西北考察实业,到达重庆后,仍在农矿部工作,后转到江津国立第九中学任总务。抗日战争中期,赞化返回桐城,创办孟侠中学,民国三十六年(1947),赞化由桐城迁居安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聘为省文史馆馆员,1959年病逝于安庆。

  此幅草书中堂,刚柔相兼,多用圆转,笔姿圆润,书写洒脱,浑厚盈润,以势取胜,恢宏壮观,行笔收起自如,飘逸流畅,而重心沉稳,简朴雅致,兼有王羲之笔意、孙过庭《书谱》之墨迹,疾驰如飞,滞涩如枯,气韵生动,绽放出书体的独特生命之姿势,彰显陈独秀先生鲜明个性与独特风采,正如先生自己用笔论所言:“粗笔有骨”“细笔有肉”“骨肉停匀,笔锋难验”。就草书的用笔、结构、章法、墨法构成的全局而言,虽细处也含瑕疵,但不失雅色,仍不愧为一手叫绝的好字!

  今年在央视热播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中,陈独秀形象以正面主角出现,他凝神握笔书写的身姿,无不令人感慨,字如其人其性。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飘逸流畅书风采 凌云壮志报国情-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