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

上一页
1/148页 共4396

“南宋四大家”拖枝马远,以有限笔墨,描绘无穷的余韵

时间:2022/3/7 文章来源:寓书喻画

  导语:马远在我国绘画史上享有盛誉,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并称为“南宋四大家”。他的山水画成就最大,独树一帜,与夏圭齐名,时称“马夏”。

  南宋时期的画家逐渐注情于山水,发展出以李唐为开创者的“南宋四大家”, 马远以其高度概括的简洁构图取景山之一角而被称为‘马一角’,与同时期山水画家夏圭“夏半边”齐名。

  他们打破传统山水格式而自创的“边角山水”,不自觉地隐喻了政治上北方半壁山河的沦丧,给人造成‘残山剩水’的直观心理感受。

  一门五代皆画手

  马远是家族的巅峰,他不仅交得一手际,更是画得一手好画。在仕途上,皇帝与他一同作画,皇后为他的作品题字,大臣被赏赐他的作品作为嘉奖……

  马远,字遥父,号钦山,原籍山西,后居钱塘,是南宋光宗、宁宗时期的画院待诏,由于受到当时皇室的青睐,作品多有当时宋宁宗、杨皇后的题字。

  马远的曾祖、祖父、父亲、伯父、兄弟、儿子一连五代都是画院画家。其曾祖马贲善画花禽、人物、佛像,世称“佛像马家”,为北宋徽宗朝宣和画院待诏;

  祖父马兴祖是南宋高宗绍兴年间的画师,精于鉴别古代文物,工花鸟,亦擅画人物;叔父马公显与其父马世荣在人物、山水、花鸟画上无一不工,绍兴年间任职待诏,并获“赐金带”;

  其兄马逵也长于山水、人物,尤工花鸟画,造诣颇深。其子马麟工人物画、 山水、花卉,曾为画院祗侯,故有“一门五代皆画手”之称。

  马远擅长山水、人物、花鸟。其山水用笔劲利阔略,皴法硬朗,树叶常用夹叶,树干浓重,多横斜之态。楼阁界画精工,且加衬染。人物勾描自然,花鸟常以山水为景,情意相交,生趣盎然。

  在绘画上,他一改五代、北宋以来的全景式构图,在取景上用小中见大、只画一角或半边景物来表现更为广大的空间,开启了全新的绘画方式。除了在构图上创新,出身绘画世家的马远还以独特的观看方式描摹自然,画中大量留白所营造的‘空寂之美’也对倪瓒、黄公望、吴镇等后世画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南宋画水第一人

  “得笔法易,得墨法难;得墨法易,得水法难。”笔法墨法只是外在形式,而水法则蕴含着生命的内核。如何得“水法”,既考验着画家笔墨的功夫,同时也考验着画家因时因地对水的情感共鸣。

  古籍中关于马远生平的记录并不算多,史学家只能推断他大约生于高宗绍兴二十年前后,在孝宗朝淳熙年间进入画院,活跃于光宗、宁宗两朝,卒于理宗朝绍定年间,享年80岁左右。

  在这 80 多年,马远完成了许多经典作品,其中就包括那幅被大家熟知的《水图》。

  这 12 段作品,生动地描绘出湖水烟波浩渺、江涛汹涌奔腾、沧海咆哮怒吼等多种情势,真可谓曲尽其态,同时还表现了浮云掠过水面的阴影感和阳光照射水浪造成的光感,这种追求光影感在中国古代绘画中并不多见。

  《水图》除第一段因残缺半幅而无图名外,其余的都有一个形象的四字题名。如“洞庭风细”,波浪如鳞,不激不怒,近大远小以至于水天一色,仿佛觉得微风习习,轻轻掠过了那开阔的湖面,使人心旷神怡。

  “湖光潋滟”则以轻快流畅的笔法,画出水波的跳动,浪峰无规则地排列,显然受到乱风的吹荡,即使不染上红色,也可以感到阳光明媚,不由得想起“湖光潋滟晴偏好”的杭州西湖景象来...

  更令人惊奇的是,这些图名及书写均出自南宋杨皇后之手,这种待遇在以往的朝代并不多见,但在马远这里,却并不少见。

  在古代,像这样带有“研究性质”的绘画不多。《水图》的出现,为山水画中“水”形象的创造打开了一扇门,并提供了画水的多种范式,其一就是关于浪的画法。

  受他作品影响,南宋及之后,关于浪的作品慢慢多了起来

  残山剩水好风景

  家学基础积淀了马远绘画的理性气质,不仅在构图上放弃五代、北宋以来的“全景式”,大胆剪裁只取边角之景,还将画面中心移至一角,以大量留白营造虚实空间、强烈突出诗意小景。

《华灯侍宴图》

  以俯视的角度画华灯初上时的酒宴情景,虽然没有让饮宴的帝王直接出现画面上,但却将一切暗含其中。远处的大面积留白、安静的山林与房前的树木形成强烈对比,那几棵姿态横生的树恰似宫殿内乐舞的宫女摇曳着身姿,一片欢腾。

《踏歌图》

  画面的上半部奇峰突起,下部四位老农尽情地踏足而歌,画面情景交融,气势雄伟,人物虽小,但笔法简练,形神兼备。马远用大斧劈侧锋用笔,直皴山石,下笔快速果断,方劲峭拔。构图从根本上打破了五代、北宋以来的全景式构图方法,对复杂的景物进行了剪裁,以突出重点。

《寒江独钓图》

  四周除了寥寥几笔的微波之外,几乎全为空白。然而,就是这片空白表现出烟波浩渺的江水和极强的空间感,更突现出一个“独”字。江上寒意萧瑟的气氛、渔翁专心于垂钓的神气、渺远的意境和想象余地跃然纸上。

《竹涧焚香图》

  乍看悠远,实则趣味十足。高士临崖而坐,焚香凝神。角落里的侍童抱着拄杖,看向高士,手挠头、头稍倾,整个身体语言充满了疑问,这一细节看似诙谐,实际上是用瞬间的动,衬托高士的静。

《雪滩双鹭图轴》

  山岩、坡石用浓墨勾皴,余下的则采用留白的形式以示积雪。苍干枯枝布于画面中央,以秃笔浓墨、时有断续的颤笔勾画出的枝干,更显枯硬。虚旷的背景相比较,黑白分明,更突出了严冬枯索、寒寂的气氛,使观者也仿佛感受到那逼人的寒意。

《梅石溪凫图》

  图中画山崖侧立,腊梅倒垂,薄雾蒙蒙的涧水中,一群野鸭正在游戏。山石以斧劈皴法画之,方硬峭拔,与用笔轻快。画面呈典型的对角线式构图,岩石、梅树都偏居画面的左上部分,梅树枝条的走势更强调了此种布局的形式感,右下方的野鸭既起到了平衡画面的作用。倒垂曲折的枝条是马远特有的画法,故有“拖枝马远”之称。

  结语:

  马远的绘画风格不止对中国传统山水影响,也对古代日本绘画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

  室町足利幕府后的各个幕府以及禅寺都把马远的绘画奉为神品,花重金在中国各地购买。在技法构图上则直接影响了日本画圣雪舟、狩野画派等。

  今天在日本各大博物馆和私人藏家手中仍藏有不少马远的重要作品。

——END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南宋四大家”拖枝马远,以有限笔墨,描绘无穷的余韵-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