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漆艺宗师沈福文

时间:2020/9/5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陈庆东/福建漳州


棕丝花瓶,沈福文作

  闽籍名家沈福文是我国老一辈革命艺术家、著名教育家,为享誉世界的漆艺大师,生前担任过四川美术学院院长,他在漆艺创作、教育、研究及推广、传承等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本期,让我们走近这位中国传统漆器艺术的传薪者与近现代漆器、漆画艺术发展的奠基人。

《葡萄》,沈福文作

《荔枝》,沈福文作

漆画《观音》,沈福文作

国画《虾》,沈福文作

  漆艺泰斗 高山仰止

  沈福文(1906—2000),福建诏安人,曾先后就读于民国时期的集美师范、杭州国立艺专和北平大学艺术学院等。他是我国最早的进步美术社团“一八艺社”的核心成员。1935年东渡日本留学,进入松田漆艺研究所,师从有日本“人间国宝”之称的松田权六精研漆艺。1938年回国进入当时的国立艺专任教。1939年同李有行教授等创办四川省立艺专并任该校教授兼应用艺术科主任,后历任西南美专教授兼实用美术系主任、四川美术学院教授兼工艺美术系主任、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名誉院长、顾问等。

  沈福文对我国现代漆艺事业的传承、创新与发展可谓功勋卓著。1935年其东渡日本求学之时就开始专门研究漆艺,他把在中国早已失传的《髹饰录》手抄本从日本带回国,研究出几十种已经失传的古代漆艺技法,建立以“研磨彩绘法”“新堆漆法”为主的现代漆艺技法体系,把多种艺术形式融入到漆艺创作中,使其得以重新焕发生机。沈福文还试验、总结出了一整套制作漆器的原材料、设备、工具及漆器胎型制作工艺、漆器装饰工艺等方面的经验。

  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沈福文的漆艺创作风格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远赴敦煌采风,凭借自己扎实的绘画功底,临摹并提取敦煌壁画的精髓,将灵感制作成漆画、漆盘等艺术品。这种对艺术的创新与升华,使敦煌壁画图案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在世人眼前,著名国画大家徐悲鸿对此专门撰文,盛赞不已:“……其杰作已在中国现代艺术上大放光明,近更远赴敦煌,采集吾国艺术全盛时代之图案七八十种应用于漆器上,此乃为旷古所无之盛举,其致皇典美自不待言,此不独为沈君庆,犹当为中国美术前途贺也。”

  进入上个世纪50年代,沈福文正式将漆艺带入中国高等教育,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漆艺教学中培养了一大批现代漆艺的后继者。与此同时,他还向地方政府提出大规模整理民间工艺美术的建议,客观地把握了民间工艺美术的发展状况,为复兴民间工艺美术提供了有利条件。

  早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沈福文的艺术成就就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成都的文摘杂志《展望》更是把沈福文的漆器与张大千的国画、刘开渠的雕塑合称为“成都三宝”。上世纪50年代起,沈福文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国美术教育和研究创作中。他创作的一系列磨漆画、漆器作品,赴前苏联、越南、日本等国家展出,部分作品被北京故宫博物院、四川博物院及莫斯科东方美术博物馆、列宁格勒博物馆等文博机构收藏。他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总结了中国漆艺发展历程,编写了《西南兄弟少数民族图案集》《四川省工艺美术选集》《四川荣川陶器》《中国髹漆工艺美术简史》《中国漆艺美术史》等著作,造福后世。

  值得一提的是,沈福文生前虽远离故土,却始终心系家乡。1988年,他把自己珍藏了数十年的295幅近现代书画名家作品和部分个人作品无偿捐献给漳州市人民政府。1989年他又将52幅书画名家的作品赠送给家乡诏安。殷殷家国情怀,拳拳赤子之心,令人称许。

  精品展现 感知情怀

  沈福文的漆艺作品在用色、构图、描摹对象等方面,有很多与中国画相通之处,从中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漆艺与中国画的这种巧妙的辨证关系。这里我们再介绍几件沈福文的国画作品。《荔枝》画中红彤彤的荔枝令人垂涎欲滴,其设色艳丽,果实以洋红描红,运用色点来表现荔枝独特的粗糙质感,并利用色彩的浓淡来塑造对象的阴阳向背和层次。如《葡萄》,纯以水墨写葡萄,笔墨灵动而随意挥洒,淡墨和浓墨相配合,葡萄珠的晶莹透彻之感显得淋漓酣畅。再如《虾》,整个画面于水不着一笔,而群虾却自得其乐,如同活虾一般觅食游弋于水中,着实令人玩味。

  纵观沈福文的一生,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究竟是什么成就了大师之“大”?那就是有师有友、有艺有术。心怀艺术、心怀国家,他的一生令人崇敬。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中国现代漆艺宗师沈福文-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