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器

上一页
1/80页 共2358

李家山墓出土汉代动物围边铜扣饰

时间:2021/4/20 18:28:57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王峰/湖南津市


图1 西汉长方形猴围边铜扣饰

  云南江川李家山墓地里出土的镶嵌铜扣饰,以独特的样式造型、精湛的装饰技艺,成为古滇国器物中最富特色的一种。且它还与铜鼓、贮贝器、兵器等一道,构成了典型的“古滇式”器物。

图2 汉代嵌玉石猴围边铜扣饰

图3 西汉长方形狐围边铜扣饰

图4 西汉孔雀围边铜扣饰

  本文以云南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馆藏为例,主要介绍这种镶嵌铜扣饰中的长方形动物围边类型。

  铜扣饰又称为“腰扣”,是江川李家山墓地所出土器物中最具特征的器型之一。它们不仅是装饰品,还是祭祀用的祭器和表明身份的礼器。在李家山墓地出土的铜扣饰,不但形式多样,而且延续时间较长,部分扣饰的正面还粘贴有玉石制的片、管、珠等做装饰,这就是镶嵌铜扣饰。同时每件铜扣饰的背面中部靠上部位,皆有一略呈方形、矩形孔、顶边横伸出齿作钩的矩形齿扣。这类扣饰,在执伞男俑和部分人物身上也能看到,一般是佩戴在腰带上的腹前部位。

  通过考古发掘获得的材料来看,我们可将镶嵌铜扣饰分成三类:第一类,为圆形镶嵌铜扣饰,即在扣饰正面镶嵌圆形玉扣、玛瑙扣,或者是绿松石小圆片;第二类,是长方形镶嵌铜扣饰,也就是在预铸好的长方形和长方框形浅槽内,镶嵌玉片、玛瑙片、绿松石小珠等进行装饰;第三类,就是本文要介绍的长方形动物围边镶嵌铜扣饰。此类长方形铜扣饰的边沿,铸有浮雕、半立体和立体的动物围边,动物大多侧身,其中出首尾相随,多为一件扣饰围一种动物,也有分两圈围两种动物。另外在长方形框内,还镶嵌穿孔的绿松石小珠,装饰可谓华丽精美。

  这是一件西汉长方形猴围边铜扣饰(图1),长12.9、高8.6厘米。长方形铜扣饰正面微凹,围边沿雕铸十二只猴,上下各四只,两侧各两只,排列紧密。猴均侧身,首尾相随,每猴一前肢搭于前猴后部。中央镶嵌五块玉片,周围镶嵌绿松石小圆珠,其外为一圈圆形绿松石。背面有一矩形扣。

  同样以猴为饰的,还有这件汉代嵌玉石猴围边铜扣饰(图2),通长14.7、通高9.5厘米。铜扣饰透空浮雕猴围边,首尾相随。猴头转向正面,为半立体高浮雕,颊囊突出,尾巴斜直,猴一前肢搭于前猴股部。牌面平,中央镶嵌七玉管,中间三横,两侧各两竖,其外框形镶嵌绿松石穿孔小圆珠,外围一周卷云纹。背面有一矩形扣。

  这件西汉长方形狐围边铜扣饰(图3),长11.5、高6.4厘米。扣饰呈长方形,上下边沿有对称伸出的五双联同心圆纹,两侧边为两只半立体透空浮雕狐。正面较平,中间一方形框内镶嵌横三竖六共9玉片,其外镶嵌绿松石小珠。狐侧身,长身短腿,头向上,尖嘴,尾下垂。背面有一矩形扣可见。

  而最后这件西汉孔雀围边铜扣饰(图4),长21、高16厘米。正中为一长方形框,框内中央镶嵌6支横排玉管,其外镶嵌细密绿松石小珠,框边为一周卷云纹,框外饰相互缠绕蛇纹一圈。边缘铸有透空浮雕孔雀10只,首尾相接围边,上下各3只、两侧各2只,昂首,尾羽向后平伸,接后边孔雀前胸。一矩形扣在其背面。此器物可能是在专司家禽饲养神祇祭祀仪式中佩戴使用。

  镶嵌铜扣饰作为李家山墓地最具特征的器物,经历由少到多,再由多到不见的过程。从战国末开始出现铜扣饰,此时的扣饰主要是圆形、方形,到西汉中期即汉武帝置郡以前达到最多,无论是在造型样式上还是在装饰技法上都超过以往,镶嵌铜扣饰的数量在此时也是最多的。从西汉晚期以后铜扣饰出土的数量减少,到东汉前期基本不见各式铜扣饰的出土,更不用说有动物围边长方形类型的发掘。所以李家山墓出土的镶嵌铜扣饰共有239件,而汉代动物围边长方形类的仅28件。另外十分有趣的是,云南晋宁石寨山墓地出土的镶嵌铜扣饰中,其实有动物围边圆形镶嵌铜扣饰的发现,但在江川李家山墓中却没有看到出土。

  同时作为极富地域特色、文化特色的器物,李家山墓出土的镶嵌铜扣饰数量,其实远不止上述统计的数字。在没有完全融入汉文化的过程中,铜扣饰是典型的滇式器物,它应成为一种符号与标识,也应成为判定族属的一种重要器物。透过以上4件动物围边圆形镶嵌铜扣饰,我们可见古滇人是如何制作这些精美的青铜制品的,也看到了滇人所掌握的精湛的玉石制作技术。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李家山墓出土汉代动物围边铜扣饰-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