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陶艺

上一页
1/71页 共2087

我们用了一盏茶的工夫 他们却花了一辈子

时间:2021/3/12 16:59:27 文章来源:紫砂之家

  买壶时不要心存怨气,用壶者要好好珍惜,因为你们你们用了一盏茶的工夫,他们却花了一辈子……

  紫砂壶在繁荣的当今,层出不穷,如将它汇集归纳的话,在茶具类首屈一指。

  宜兴紫砂,现在深得大家的喜爱。历经千年的发展,在紫砂世界里形成了花色品种繁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千奇万状。其背后,离不开历代艺人的辛勤耕耘、不断努力与创新。

  一件紫砂艺术品决不是仅用文字描写出来、嘴巴里讲出来的,而是由作品自己说话,摆在那里,百看不厌,经得起时代的考验,为世人所认可的上乘之作,不容易!要成为一件完美的艺术珍品更难。

  时大彬,制作的紫砂壶让无数发烧友为之疯狂。同时他把万历中后期的紫砂壶艺推向了新高度。其作品成为了当时文人墨客必不可少的日常使用和欣赏结合的案头珍玩。

  相信喜爱紫砂壶的人都听说过他,知道他的制壶手法,是得父亲真传,知道他是知名度、影响力很深的一位壶艺大家。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他总结前人的制壶经验,奠定“拍身筒”“镶身筒”等工艺摸索的时候,打碎过多少把紫砂壶,制作壶时极为认真,稍不满意,就敲碎弃之,有时候十不得一。

  陈仲美,本是江西婺源人,在景德镇上做瓷工,跑到宜兴丁蜀镇做陶器,殚精竭虑,在调泥料上色上没少下工夫,才创作出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

  黄玉麟,13岁师从邵湘甫学艺,中年受聘于顾茶村和吴大瀓,晚年对自己的作品更是精益求精,在选泥配色上煞费苦心,在紫砂壶的构思上更是反复推敲,穷年累月。

  王寅春成功仿制时大彬、徐友泉、陈鸣远等人的作品,惟妙惟肖。所制筋囊货与光器无人能及。他1940年精心制作的茶具销往欧洲东南亚,新中国成立后多次承做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的礼品,如“五头梅花周盘壶”等。其背后更是如此……

  岁月的流逝间一批批紫砂艺人来了又走,却为我们留下无数佳品。每一个优秀的紫砂艺人皆为此奉献了一生。如果说一件紫砂艺术作品的好坏,可以全面反映出作者的综合素质。那么紫砂的成型工艺一定区别于陶瓷成型,必须从设计选料到成形制作的全过程,由个人独立完成。

  艺德和艺品是一致的,艺德高尚成功的作品,艺术品位越高,经得起历史的考验,为世人所认可。为此,他们钻研一辈子。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我们用了一盏茶的工夫 他们却花了一辈子-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