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

上一页
1/141页 共4196

清代“状元及第”“五子登科”铭陶瓶

时间:2021/3/19 12:05:02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刘东/安徽合肥


图1 戳印“状元及第”铭红陶瓶

  陶瓷器是古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件,既有各大名窑所烧造的精美瓷品,也有普通百姓日用的陶器。这些陶瓷器无论精雅或粗陋,都能真实反映当时人的生活情况,如果再刻有铭文、款记,就更加具有历史文化价值了。这里就来介绍几件清代刻有或印有“状元及第”“五子登科”铭款的陶瓶。

图2 “状元及第”刻铭红陶瓶

图3 戳印“五子登科”铭红陶瓶

  戳印“状元及第”铭的红陶瓶(图1),高9.5、口径3、底径3厘米,重135克,20世纪50年代安徽省合肥市出土,安徽博物院藏品。陶瓶敛口,圆唇,长弧腹,最大腹径位于瓶身中部,平底,红色陶胎,不施釉,瓶身上腹部戳印“状元及第”四字铭,字体为凸起的阳文,文字周围长方框凹下,显然是使用一种长方形的刻有文字的印模在陶胎未干时戳印上去的。

  除了戳印铭之外,还见有刻铭的,如安徽省肥西县新生窑厂出土的“状元及第”刻铭红陶瓶(图2),高12、口径4.6、底径4.2厘米,重300克,收藏于安徽博物院,瓶作敛口,宽唇,溜肩,长弧腹,平底,不施釉,红色陶胎,腹部竖刻“状元及第”四字,字口清晰,应是使用刻刀在陶胎未干时刻写的。“状元及第”四字下方又以白色颜料补写“一名”二字,省去了一个“第”字,合起来应是“状元及第,第一名”之意。与第二件陶瓶一同出土的还有一件戳印“五子登科”铭红陶瓶(图3),高11.3、口径4、底径4.5厘米,重195克,造型基本相同,瓶身略粗,上腹部戳印阳文“五子登科”楷书四字铭,字迹清晰。

  这类形体不大的红陶瓶,在安徽合肥、巢湖等地出土较多,是清代民间日常使用的器皿,可能用于储酒,制作虽较为粗糙,不甚讲究,但瓶身所戳印或刻写的“状元及第”“五子登科”等铭记却值得玩味。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分为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考试,通过童试即为秀才,通过乡试称考中举人(中举),取得举人身份才有资格参加由礼部举行的会试,会试的第一名称作“会元”,会试之后举行殿试,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殿试的第一名称为“状元”,于是“状元及第”也就成为当时仕子们的最高梦想。“五子登科”的典故出自《宋史·窦仪传》,讲的是窦禹钧五个儿子相继登科及第,教子有方,后来影响广泛的启蒙教材《三字经》中便有“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实际上,与科举有关的铭记还常见于明清时期的钱币、铜镜、瓷器等诸多出土或传世文物上,类似的铭记内容还有“三元及第”“喜报三元”“独占鳌头”“文星高照”“魁星点斗”“蟾宫折桂”等,都是科举文化在实物上的反映。相对而言,这类小陶瓶此前被关注较少,这里予以介绍,它们也是记录古代科举文化的实物资料,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清代“状元及第”“五子登科”铭陶瓶-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