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非物质文化:刺绣

时间:2021/3/22 17:13:10 文章来源:陶醉玲珑心


  中华刺绣

  刺绣 ,古代称之为针绣,是用绣针引彩线,将设计的花纹在 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古代称“ 黹”、“ 针黹”。因刺绣多为妇女所作,故属于"女红"的一个重要部分。刺绣是中国古老的手工技艺之一,中国的手工刺绣工艺,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了。

  据《尚书》载,远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至周代,有“绣缋共职”的记载。湖北和湖南出土的战国、 两汉的 绣品,水平都很高。唐宋刺绣 施针匀细,设色丰富,盛行用刺绣作书画,饰件等。明清时封建王朝的宫廷绣工规模很大,民间刺绣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先后产了 苏绣、粤绣、陇绣、湘绣、 蜀绣,号称“五大名绣”。此外还有顾绣,京绣、瓯绣、鲁绣、 闽绣、汴绣、汉绣、麻绣和苗绣等。

  目前传世最早的刺绣,为战国时期湖南长沙楚墓中出土的两件绣品。观其针法,完全用辫子股针法(即锁绣)绣成于帛和罗上,针脚整齐,配色清雅,线条流畅,将图案龙游凤舞,猛虎瑞兽,表现得自然生动,活泼有力,充分显示出楚国刺绣艺术之成就。

  刺绣发展到汉代,工艺开始有飞跃的进步,汉代都城长安设织室管理纺、织、染手工业,刺绣在生活中应用范围更加广泛,除服饰之外亦有家居品及装饰宫室车舆、帐帷等用品。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也促进了中外经济贸易及文化的交流。东汉时佛教传入中国,南北朝佛教普遍于民间。以佛像刺绣为供养品德风气盛行,开启了观赏型刺绣的先河。魏晋时期刺绣在局部地区如南朝时的江南地区发展起来。

  到了宋代,手工刺绣发达臻至高峰,特别是在开创纯审美的画绣方面,更堪称绝后。绣画受院体画影响,山水、楼阁、花鸟、人物等绣画构图简练,形象生动,设色精妙。绣画及绣法书流行,花鸟绣画达成熟期。宋代设立文绣院,绣工约三百人。徽宗皇帝又设绣画专科,纯欣赏性刺绣以仿绣书画为长,多以名人作品入绣,追求绘画趣致和境界。绣画成为独立的艺术创作,仅「平针绣」就创出许多新针法。南宋时苏杭、成都设立锦院,官营刺绣中心移向南方。

  清代时期便是一个集传统刺绣之大成的时期,清早期继承明代传统,所绣物像变化较大,多用几何图案和大型缠枝花卉,富于很高的写实性和装饰效果;用色和谐,风格古朴、典雅大方。喜用金针及垫绣技法,绣品题材广泛、形象传神。发展至清中期花纹图案趋向小巧精细,受西方艺术影响,开始使用西洋花卉图案,用色艳丽豪华。

  刺绣保存难度较大,正因如此,古代刺绣的价值远超过其它收藏品。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中华非物质文化:刺绣-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