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形暖耳警人心

时间:2020/3/23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周小丽/安徽


  耳朵是人类接触世界、感受幸福生活以及支持工作的重要器官,它对人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第21个“全国爱耳日”到来之际,笔者的藏友分享了一件古人的护耳神器——暖耳。

  暖耳,亦称护耳、耳套。在没有各种现代御寒装备的古代,古人在耳朵保暖这事上,可以说是准备充足。唐朝时,人们用“耳衣”抵御严寒。唐代诗人李廓曾写到:“金装腰带重,锦缝耳衣寒。”由这句诗可以推断,耳衣是锦帛制成,但它的具体样子已经不可考。到了明代,“暖耳”出现了,而且还被列入官服制度中,百官上朝时就戴暖耳御寒。当时的暖耳由皮草制成,长方如披肩,套在帽子上。到了清朝民国时期,多是“心形”的暖耳。

  这件暖耳便是典型的清代“心形”暖耳(见图)。其结构在合乎功能性的耳廓形态上,将“心形”处理成文字中的逗点,略向前倾斜,这样一来,“心形”的样式便更有动势和美感,也与耳廓相吻合。内有搭门,可以套在耳朵上,想必耳朵暖和了,心里也会暖融融的了吧。暖耳由蓝靛染布制作而成,边缘则用金色丝线绣边工艺镶边。暖耳的外侧还绣上了“谦和受益多,勤俭持盈久”的警句,看上去有让这句子响在耳边,记在心头的意愿了,“常乐”两个字现在看起来感觉特别“后现代”。

  关于暖耳,还有两个有意思的小故事。明代《万历野获编》记载,京师每到冬月寒冷时,皇帝便会赐貂皮暖耳给内外臣工,群臣收到这份大礼后,次日便都戴着上朝,感谢圣上皇恩浩荡。这些暖耳的制作费用大约需要数万两白银,明神宗因为舍不得这笔钱,停止了赏赐,导致百官出入省署时都要挨冻。还有一个是,相传明朝首辅大臣张居正吃药过多,导致“毒发于首”,因此戴不得暖耳。首辅大臣戴不了暖耳,其他大臣们只好在见到他之后,“手摘暖耳藏之”。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心形暖耳警人心-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