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上一页
1/1568页 共47017

中国书店的三枚“公章”

时间:2019/12/9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锦壶/四川


中国书店上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使用印章:中国书店古籍收藏

  中国书店这块“金字招牌”,但凡购藏过线装书的人都是知道的。可以说,在中国古籍的专业藏家与普通读者眼里,中国书店都无异于1949年之后中国古籍的“再造”基地,实可谓“现代”线装书的策源地。自1980年代以来,用中国古籍的原刻板重新印刷的“现代”线装书,在藏书界被简称为“后刷本”的线装书,开始摆上中国家庭的书架书柜,而这些书,大多源自中国书店。

中国书店上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使用印章:北京市中国书店刷印

中国书店上世纪90年代末至今使用印章:中国书店印制

  吾生也晚,知道中国古籍的好处时,都已是上世纪90年代末的事了。不过,身边的良师益友们,大都是中国书店的常客,故而也常常在他们的熏陶与忆述中,约略知道一点中国书店的种种过往记忆。

  世人公认,中国书店是中国最大的古旧书店,也是一家承担着古籍出版任务的专业出版机构。半个多世纪之前,在郑振铎、齐燕铭、张友渔、吴晗等一大批致力于文化振兴的有识之士的倡议下,中国书店于1952年得以创建,成为中国第一家国有古旧书店。中国书店先后得到毛泽东、董必武、周恩来、陈毅、陈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与大批学者专家的信任和支持。郭沫若还于1958年为中国书店题写了店名,沿用至今。

  中国书店作为新中国专门从事古旧书刊收藏、整理和出版、流通的单位,其首屈一指的业界地位与业务规模,从1957年1月正式刊行的《古旧书刊介绍》可见一斑。这是每月一期,向全国广大读者及藏书者们提供的古籍价格目录。起初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专刊,后来四部合并同刊。刊中详列书名、版本、售价等相关介绍,便于读者购藏。从当年古旧书价目上看,对现在的藏书者们而言,无疑是比“地板价”还低的“超地板价”。

  如明版《汉魏二十家集》,煌煌48册之巨,只需130元;又如明版《重修宣和博古图录》,还带有精美版画,也有14册之多,索价仅30元;再如明版《乐府诗集》,是汲古阁经典刻本,一部14册只要14元。如今,这些当年均价一两元一册的明版古籍,大多已成为师友们高阁深锁的秘笈,每每谈及,皆是无比快慰。其实,这些从中国书店里流向中国读者案头架上的一册册中国古籍,让人们珍藏的岂止是学术上的版本学心得,毋宁说是读书人独有的一份岁月佳酿。只要友朋间闲聊一番当年购书掌故,就已是“书不醉人人自醉”的无比陶醉了。

  当然,稍晚或更晚一点接触到中国古籍与中国书店的读者,再没有机会获得这些“超地板价”的善本珍藏了。不过不要紧,中国书店的“后刷本”满足了大部分如我这样“后来者”的热烈需求。其实,在几十年的经营历程中,中国书店除收集和保护了大量的珍贵古籍文献外,还收集保存了近十万片古书木板,这批古书木板有各种古籍百余种,涵盖经史子集丛各个部分,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极为重要的文献价值。用这些古书木板来重新刷印、刊行书籍,就是目前“后来者”们所津津乐道的,有的品类价格也相当不菲的“后刷本”了。

  购藏过中国书店“后刷本”的书友,对书籍首页的两枚印章一定相当熟悉,一枚是方形阳文,印文为“北京市中国书店刷印”,一枚是随形阳文,印文为“中国书店印制”。其实,这两枚印章不但是购藏者判断书籍刷印时间的重要依据,它本身也成为将中国书店刷印古籍的时间划分为两个阶段的重要凭据。

  印文为“北京市中国书店刷印”的那枚印章,见证着中国书店尝试性启用古书木板、刷印古籍对外销售的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是上世纪70年代晚期至90年代初。自1970年代晚期开始,史无前例的“文革”结束,改革开放大幕徐开,百废待兴中的文化产业迎来历史机遇,中国读者对中国古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此刻,顺应历史潮流、把握历史机遇的中国书店,不失时机地启用古书木板、刷印古籍刊行,以满足市场需求。现在看来,大部分中国书店刷印本精品都诞生于这一时期,如《影宋本礼记正义》《影刊宋金元明本词》《百川学海》《盛明杂剧》《诵芬室读曲丛刊》《石巢四种》等。这一阶段,购藏中国书店“后刷本”的读者都会发现,在这些“后刷本”扉页均钤有一枚方形公章“北京市中国书店刷印”。

  而印文为“中国书店印制”的那枚印章,则见证着中国书店大规模整合古书木板资源、刷印古籍成为产业链条的第二个阶段。这个阶段是从1990年代初延续至今。这个阶段除了继续传承与发扬上一阶段的刊行经验之外,在线装书的函套、用纸、开本方面明显优于上一阶段。先前经常使用的玉扣纸被代之以白宣纸,无论从观感、触感上都大有改观。用纸的改进,从书籍观感上看纸张整体由黄变白,阅读更为醒目;手握书卷,白宣纸比玉扣纸的触感更为细腻柔和,且重量也相应减轻,舒卷更为自如。此外,封面装帧一改过去的黄、灰、蓝三色用纸混杂的情况,统一使用传统惯例的深蓝色加厚瓷青纸,有的品类还使用了绫面压纹工艺。总体而言,印制工艺与装帧设计都大有改进。此外,刷印古籍的种类也明显增加,这些古籍内容所涵盖的门类自然也随之扩充,经史子集四部均有入选者,古琴琴谱与医药养生类古籍也有大量刊行。这一阶段购藏中国书店“后刷本”的读者又会发现,在这些“后刷本”扉页的钤印,不再是原有方形印章,而是一枚随形阳文印 “中国书店印制”。

  “北京市中国书店刷印”与“中国书店印制”两枚公章,见证了自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现代”线装书的印制发行历史。殊不知,在这两枚公章之外,中国书店还有一枚特殊的公章,极为特别的见证着这段“现代”线装书史的“前史”。

  原来,早在中国书店建店之初,重新刷印古籍的计划一直在试行与推进中。从创建伊始到1970年代晚期,也曾刷印试制过几种古籍,如《清儒学案》《石渠余记》等,但数量都相对较少;有的是内部特供,有的是试印样本,基本都不对外销售。所以,这一时期的中国书店古籍刷印本,知晓者、了解者并不多。这些特殊产品,大都没有钤盖中国书店特制印鉴,因为所有工作只是停留在不对外、不公开的试行之中。但仍有个别钤印的试印本,所钤印鉴为长方形阳文,印文为“中国书店古籍收藏”。实际上,这原是中国书店内部收藏古籍的印鉴,也是标明版本出处的一个明证。可能当年在没有刻制专用图章的情况下,为工作便利记,就在部分试印本上加盖了这枚收藏鉴别用章,用以标明版本出处,方便内部使用管理。

  三枚公章,从普通读者极难见到的长方形的“中国书店古籍收藏”,到人们渐渐熟悉的方形的“北京市中国书店刷印”,再到现在常见到的随形印“中国书店印制”;弹指一挥间,中国书店已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历程。这段历程见证着1949年之后中国古籍研究、修复、再造、传播、繁荣的一段历史。笔者不禁感言:中国古籍的长久魅力,中国古籍的长青基业,就在这三枚公章中得以鲜活映现,值得“后来者”们恒久珍藏于心间。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中国书店的三枚“公章”-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