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上一页
1/1568页 共47020

清代观音瓶上“称小儿”讨平安

时间:2019/10/11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胡剑明/江苏南京


  谷雨节气过后,就将迎接24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立夏,预示着春天结束,踏入了炎热的夏季。古人认定,“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在我国古代是非常重视立夏节气的,传统风俗众多,有些保留至今。

  南京收藏家叶伯瑜收藏的这件清代低口观音瓶,高22、口径4厘米;瓶身上绘着的就是一幅立夏“称小儿”的习俗风物图。民间一直流传着一句俗语:“立夏称一称,小孩免疰夏。立夏称一称,小孩又长成。”“立夏称小孩”已成为一种承传千年的习俗,据说,这一天小孩称了体重会带来福气,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

  据《民俗要记》记述,立夏称小孩的习俗最初源于吴国。相传,刘备娶了吴王孙权的妹妹之后,因出征领战,就把阿斗交给当时身在吴国的孙夫人抚养。

  到吴国时,正好是立夏这天。孙夫人一见白白胖胖的小阿斗,非常欢喜。但她也有顾虑,毕竟是晚娘,万一有个差错,不仅夫君面上不好交代,在朝廷内外也会留下不淑的话柄。于是想了一个办法:今天正是立夏,用秤把小阿斗在子龙面前称一称,到翌年立夏再称,就知道孩子养得好不好了。主意定后,她便立即将小阿斗过秤。赵子龙觉得新鲜,也顺口讲了一句吉利话:“娘娘,孩子钩住了,准平安,长得大,养得好。”从此,每年立夏节,孙夫人都要把小阿斗称一称,向刘备报平安,同时,又仿制大量的烧饼分给宫女们,因而,在江南一带就形成了“立夏节称小孩”和“吃塌饼”的习俗了。后来的百姓人家也仿照传说,每到立夏节都要“称小儿”,讨个“平安长大”的仪式。

  这只清代低口观音瓶胎白而厚,釉色沉着,器型大气,绘画生动,故事一看便知。有收藏人士指出,这是有时代特点的:清初器物类型比较丰富,工艺水平也高,仅各种瓶式就有几百种,绘图纹饰题材也是丰富多样,有山水人物、龙凤花鸟、鱼虫走兽、诗文、博古等等,图案留白边,较其他朝代明显。这些也是很讨收藏家喜欢的方面。

  雍正时工艺精细,修胎讲究,民窑器则粗、有旋胎痕。乾隆时尤其是后期工艺开始下坡,除了继承前朝的品种外,还有创新的品种,如青花玲珑瓷。纹饰内容也较雍正时多样,但总的来说,以寓意吉祥的图案为主。嘉庆以后的器物基本与乾隆相同,但工艺粗糙,造型厚重笨拙,釉稀薄而发灰、泛青。道光、咸丰、同治时期的器物大体相近:青花发色飘浮,胎质粗松,釉稀薄,胎釉结合不紧密,纹饰以吉祥图案为主。光绪时青花瓷一度中兴,仿康熙器水平较高,但胎体较轻,白釉较薄而发涩,修胎也不够精细。青花加料彩器多见,款识除年款外,还有伪托款,多见“康熙年制”“若深珍藏”等。

  这只观音瓶,青花发色大部沉着,局部有点状飘浮,底部只划“双圈”,不记年款的也不少见,当然,主要是指民窑制品,而民窑制品,却是更多地配以民间故事的绘画,流传相对更广。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清代观音瓶上“称小儿”讨平安-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