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上一页
1/1568页 共47020

从一幅汉画像石看汉代兵器

时间:2019/9/17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高倩琳、尹钊、金光/江苏


图1 山东嘉祥县武氏祠画像《水陆攻战图》

  在汉代的画像石中,有相当数量描述战争的场面,比如图1山东嘉祥县武氏祠画像《水陆攻战图》就很典型。

图2 徐州汉画像石馆藏东汉兰锜(兵器架)

图3 西汉凤凰山汉墓出土的铁矛

图4 徐州拖龙山汉墓出土五十炼钢剑

图6 汉代弩机

图7 西汉狮子山楚王陵出土铁札甲

图5 徐州拖龙山汉墓出土五十炼钢剑局部

  在这幅战争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东汉战争的具体形式,如战术和兵器。图中有指挥官、骑兵、步兵、水兵,错落有致,指挥官手中挥持盾或系令旗,骑兵与步兵部伍错列、矛戟相搏,水兵立于船头,相互搏击。

  在这幅人物众多的战争图中,马的飞腾,车的驰驱,人的搏击刺射,都相互关联、一气呵成,兵士手持各类兵器,如弓弩、长戟、戈、钩镰、矛、铤、剑、盾,令人看了仿佛置身于东汉时代的古战场之中,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在图1中,整个篇幅分为四层,在第一层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汉代兵器装备,在图中的右方,分别是弩兵器、车马、刀、盾牌、剑、骑兵、车马、车马和车马。在第二层,从右方起,分别是车马、车马及车上的指挥者使用盾牌、骑兵使用铤、防卫者使用短戈、右方的攻击者使用钩镰,接着是士兵使用盾牌、右方的士兵手持刀和盾、前方是骑兵,骑手手持剑、后方的士兵手持刀,然后是马车。第三层实际上是桥上的战争,旁边地面上仍然组织着战争,我们先观察陆地上的战争。右方是马车、士兵手持盾牌、前方是士兵手持钩镰和刀、前方的另一士兵手持长矛,再前方又是一骑兵,在画面的左方为一指挥者,在桥的右上方是一匹奔马,接着是一手持盾牌和刀的士兵、前面一士兵手持弓、右方一士兵手持长戈、桥中间一马车,车上士兵手持刀,接下来的士兵手持刀,而另一士兵用钩镰和刀正对付一骑兵。桥的最左方为一士兵手持盾牌和剑,正与另一使用刀的士兵搏斗。而桥下的士兵,右方的两个士兵使用的是短戈,和他们对弈的士兵使用的是刀,而他们右方的士兵一个使用钩镰,一个使用长戈。这些在战争中使用的兵器是马车、马、弓、弩、剑、刀、戈、钩镰、盾牌等。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看一下另一幅汉画像石。

  如图2是徐州汉画像石馆收藏的东汉兰锜(兵器架),高139、宽126、厚24厘米。兰锜画面前站立一武士,双袖高卷,一手执钩镶,一手执弓,在其身后置武库,从上而下分别是刀、刀、铍、铍、铩、铩、矛、矛、铍、铍、戈、戈,悬挂有囊、铠甲、行军壶、弩、兰锜上置有的环手刀、剑、矛、戈、铍、铩、戟、盾牌等各种兵器,它们的样式和图1中的图像基本相似。

  徐州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在徐州这块饱经历史沧桑和战火考验的土地上曾发生过多起大型的战争,比较著名的有:楚汉相争时,徐州成为两军对垒的大战场;三国曹操、刘备、袁术、吕布竞相争夺徐州等。“九里山下古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这两句在徐州流传久远的民谣仿佛把人们带入到遥远的战争年代。现在,当地人在日常耕作中,经常会发现战汉冷兵器,其中尤以两汉时期的居多。

  戈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特有带柄兵器,可用于勾、啄、割等。它有横刃前锋,垂直装柄,其内刃用于勾割,外刃可以推杵,而前锋用来啄击对方。

  矛在我国古代兵器史上使用期最久。从原始社会的石矛一直到近现代的梭镖、红缨枪。矛是一种直刺、扎挑的长柄武器。由于矛头锋利,刺杀效果优于戈、戟,所以在冷兵器时代,一直是军队装备的主要兵器之一。

  如图3是出土于西汉凤凰山汉墓的铁矛。

  剑创始自轩辕黄帝时代。据黄帝本纪云:“帝采首山之铜铸剑,以天文古字铭之。”

  春秋战国汉,剑作为步战主要兵器。汉代后铜剑渐被钢铁剑替代,并趋于定型,即剑身中有脊,两侧有刃,前有剑尖,中有剑首,后有茎,茎端设环处称镡,此外尚有剑鞘、剑穗等附属饰物。

  如图4是出土于徐州拖龙山汉墓的五十炼钢剑,剑长共109厘米,剑身88.5厘米,剑身宽,由前往后,从1.1厘米到3.1厘米不等,呈逐步变宽态势;剑把,显清晰麻织物的痕迹。该剑,原配苧胎涂漆之鞘;细心辨认,出现了腐蚀于剑身的痕迹。

  这把剑的奇特及珍稀在于,其剑身铸有错金铭文“建初二年蜀郡西工官王愔造五十湅(炼)□□□孙剑□”共21个字(见图5),剑的内侧之上,有阴刻铭文“直(值)千五百”四字,这便是域内史学界闻名且熟知的国家一级文物——“五十湅(炼)”钢剑。

  此剑品位与工艺制作水准之高,域内罕见。特别是剑身文字更是弥足珍贵,对研究中华民族冶炼史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及价值。

  徐州博物馆还藏有汉代铁钩镶,长90、高14厘米。钩镶是由盾演变而来的一种钩、盾结合的复合兵器,上下有钩,中部是后有把手的小型铁盾。钩为圆柱体的长铁鋋,都稍向后弯。上钩顶端锐尖,下钩末端为小球,两钩中间连接盾后的把手,即镶鼻。盾为圆角方形薄铁板,用圆盖钉钉在钩架上。盾上部有一刺。

  钩镶的作用是:镶用以推挡和击刺,主要起盾的作用;钩用以钩束对方兵刃,以利于自己的兵刃杀出。它的作用较单纯防御的盾要积极。

  弩机是古代利用机械远射的兵器,即射箭的弓。《说文·弓部》:“弩,弓有臂者。”《商君书·外内》:“是以百石之弩射飘叶也。”

  从新石器时代就已有原始的木弩、竹弩,而青铜弩机源于弓,在用手拉弓箭的基础上采用机械拉弓,这样拉力大、射程远。铜弩机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铸造,盛行于汉晋。春秋晚期至战国时期的弩机均无廓,两汉、三国和魏晋时期,机件部分加大,均有廓。弩与强弓配合使用,计算弩的强度单位称为“石”。根据《荀子·议兵》《战国策·韩策》等记载,强弩有力达十二石,远射六百步以外,是当时一种较先进且杀伤力较大的武器。此弩长约18厘米,并有铭文“锺文六石”,我们认为其年代应为汉代。如图6。

  铁札甲(图7),用以保护士兵躯干的上身,出土于西汉狮子山楚王陵,铁札甲出土时已锈蚀散乱,现已修复复原。

  上面我们展现的冷兵器和汉画像石中出现的冷兵器可以一一对应。这部分兵器还不能代表战汉时期的所有冷兵器,但它们所凸显的历史意义和研究价值不容小觑。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了这些冷兵器,我们的历史将无法完全劈开文明之门;没有了对这些冷兵器的认识,我们对历史的认识将是残缺的。

  这些冷兵器不仅见证着历史,也一直被历史见证着。从汉画像石中的冷兵器的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出汉画像石对于我们研究战汉时期的文学艺术、生活习性、战争史等都有着重要意义。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从一幅汉画像石看汉代兵器-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