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上一页
1/1568页 共47017

清代书法家联上“拼诗”两例

时间:2019/2/17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朱匡杰/湖北荆州


  对联和诗都是讲究对仗、平仄的艺术,这也是两者可以互通的关键。清代有不少文人,写对联直接“拼接”两句出处不同的诗句。虽为“拼诗”,但意境流畅,对仗工整,配上极佳的书法功力,亦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图1

图2

  杨岘《狂似诗如七言联》(图1),纵142.7、横32.8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款“仲雅老贤侄属”,末款识“七十六叟杨岘”。下钤“臣顯大利”“老藐”印二方。本副无藏印。此联结字秀逸,笔力精到,多用颤笔飞白,较其中年书作愈见苍老古拙之气。每字之末笔,聚力磔出,健拔峭劲,奇姿宕逸,得汉碑隶体之神韵。此联上联为“狂似次公应未怪”,出自苏轼《次韵刘贡父所和韩康公忆持国二首 其一》,“狂似次公应未怪,醉推东阁不须招”;此联下联为“诗如东野不言寒”,出自苏轼《书林逋诗后》,“诗如东野不言寒,书似西台差少肉”。

  杨岘(1819—1896),字庸斋、见山,号季仇,晚号藐翁,自署迟鸿残叟,浙江归安(今湖州)人,清朝书法家、金石学家、诗人。杨岘咸丰五年(1855)举人,应会试不中,曾入曾国藩、李鸿章幕中,参佐军务。这副隶书七言联是其晚年之作。此联在书写上迥异于书家早期横平竖直、循规蹈矩的一贯作风,颇有“老夫聊发少年狂”的味道,信笔挥运,更显老英雄本色。此作用墨浓重,行笔矫健,兼以枯笔,粗细相间,大小变化一任自然,仿佛信手拈来,却又别有用心。

  沈曾植有《寒光飞电七言联》(图2),是天津文物2003年春季拍卖会拍品,尺寸144×37厘米,释文:寒光映骨睡骊目,飞电著壁搜蛟螭。款署:剑秋仁弟察书,寐叟。钤印:寐叟(朱文)、海日楼(白文)。海日楼是沈曾植藏书处。此联上联“寒光映骨睡骊目”出自韩愈《奉酬卢给事云夫四兄曲江荷花行见寄并呈上钱七兄阁老张十八助敎》“遗我明珠九十六,寒光映骨睡骊目”,下联“飞电著壁搜蛟螭”则出自韩愈《和虞部卢四汀酬翰林钱七徽赤藤杖歌》“空堂昼眠倚牖户,飞电著壁搜蛟螭”。

  沈增植(1850—1922),晚号“寐叟”,博极群书,躭史学,精佛典,亦工诗,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以“硕学通儒”蜚振中外,誉称“中国大儒”。他也是书法大家。早精帖学,得笔于包世臣,壮年嗜张裕利;其后由帖入碑,熔南北书流于一炉。

  杨岘和沈增植这两副对联,虽然是“拼诗”,但明显不是随意为之,这也是他们文学深度的体现。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清代书法家联上“拼诗”两例-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