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上一页
1/1568页 共47020

番人进宝 万国来朝——艺术瑰宝中演绎的王朝盛景

时间:2018/12/14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图1

  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万国来朝,是国富民强、太平盛世的吉兆。根据儒家文化的圣人理论和儒家文化中的绝对理想社会的描述,万国来朝是四夷宾服的象征,是衡量圣明之君的标准,因为只有王朝政清人和,德被四方,国力强大,才会出现万国来朝、四夷宾服的繁荣景象。我国历代王朝在国力鼎盛之时,前来朝拜的外夷藩邦之国络绎不绝,经久不息,史书记载也颇多。

图2

图3

  如“万国来朝”一词,较早出于《隋书·音乐志》:“每岁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为戏场。”自隋唐以后,“万国来朝”就成为帝国兴盛的重要象征,与“海晏河清”一样,意味着稳定与繁荣的统治不止泽被国内,也及于世界。明清时期国势昌盛,形成以中原为中心的文化圈,周边各国均对中华心之向往,故而万国来朝。比如洪武三年朱元璋钦定的《太清歌》,就将这一观念发挥到极致:“万国来朝进贡,仰贺圣明主,一统华夷。普天下八方四海,南北东西,托圣德,胜尧王,保护家国太平,天下归一。”再如《明史》记载,从明朝开国皇帝太祖朱元璋开始,“大宴仪”就成为明朝的嘉仪之一。从大宴仪第三轮敬酒乐队奏《眷皇明之曲》、跳“抚安四夷之舞”以及第六轮敬酒奏《金陵之曲》、跳“八蛮献宝舞”来看,这种礼仪实际就是在颂扬明代帝王四夷宾服、万国来朝的功绩。及至大清王朝建立,定都北京,经过收复疆域、平定三藩、遏制俄国、管理西藏等一系列举措,使中国版图疆域辽阔、国力强盛,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繁荣的文化使周边各族增强了向心力,藩属之国年年进贡、岁岁来朝。

  事实上,历史对于万国来朝盛况的描述,不只被记录在史书文献中,在传世艺术品中同样有着令人叫绝的体现。如今,许多博物馆中都收藏有这类题材的作品。这些作品涵盖了书画、瓷器、家具等多个门类,有“万国来朝”“番人进宝”等多样化表现形式。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代无款《万国来朝图》轴(纵299、横207厘米),所描绘的画面正是藩属及外国使臣到紫禁城朝贺的场面,作者以鸟瞰的角度从太和门前的两个青铜狮子画起,将紫禁城中的主要建筑一一收入画幅,近大远小,主次分明,层次丰富,在大雪的银装素裹之下,整个场面宏伟壮观;而正在石狮市博物馆举办的“丝路狮缘:故宫狮文化珍宝展”中,北京故宫专家组精心挑选的两件清代插屏展品中,就有一件“番人进宝”题材的作品亮相,引人瞩目。

  据北京故宫博物院宫廷部研究员周京南介绍,这件清乾隆黑漆嵌螺钿小插屏,高45、宽37、厚15厘米。插屏一面(图1)嵌以螺钿诗文“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出自唐代杜甫的《秋兴》八首,此诗是公元766年秋天杜甫滞留夔州时惨淡经营的一组七言律诗),站牙及绦环板透雕夔龙纹,披水牙雕夔凤纹及云纹,双鼓式座墩,起混面双边线。另一面(图2)髹黑漆地,嵌螺钿三狮进宝图。三个金发卷曲的番人驱赶着一只大狮,两只小狮前行。狮子本是来自域外的猛兽,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一直被视为百兽之王,驱邪禳灾,保佑平安。图中大狮小狮寓意太狮少狮,狮与古代的师谐音,太师又是古代的官职,寓意官禄相传,而番人手中各拿兵器珊瑚等物件,驱赶着来自殊方异域的雄狮,又有“番人进宝”的寓意。

  除了这件插屏作品之外,北京故宫博物院还有一件明末清初黄花梨百宝嵌番人进宝图顶竖柜(图3)也十分有名。资料显示,该柜高272.5、横187.5、纵72.5厘米;以杂木为骨架,用黄花梨木三面包镶,由底柜与顶柜两部分组成;各装四门,正中可开,两侧可卸,门上装铜合页与铜锁鼻;柜面用各色叶腊石、螺钿等嵌出各种人物、异兽、山石、花木,上层为历史故事画,下层为“番人进宝图”,柜肚为“婴戏图”,边框饰螭龙纹。

  番人旧指中国古代对周边少数民族和外国人的泛称。据专家介绍,明清鼎盛期,当时接受许多番邦的朝贡,朝贡也有着严格的礼仪程序,包括跪拜的动作、站立位置、进退路线等。接受贡品之后,明清通常会回赐丝织品、瓷器、金银等,且回赐的价值远高于贡品,以彰显大国风范。“番人进宝”的纹饰就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情。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番人进宝 万国来朝——艺术瑰宝中演绎的王朝盛景-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