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上一页
1/1568页 共47020

民国年间上海出版《鼓词》

时间:2018/3/23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杜浙泉/山东青岛


  我有一本已保存六十多年、于民国年间印刷发行带有人物肖像的《鼓词》(见图)。所谓鼓词,是一种以敲击鼓板发出节拍的说唱艺术形式;鼓词话本则是说唱艺人用以说唱的底本。说,一般用散体;唱,则为韵味。其唱词多为七言和十言句;十言句往往采用三、三、四的形式。

  鼓词亦称唱词,由于过去的从业者常有盲人,故而又叫“盲词”。这种说唱形式起源于明代,兴盛于清朝以后,民间流行居多;旧时难上高雅台面,艺人社会地位低下,不受待见。但尽管如此,作为谋生手段,仍坚持传承技艺,以师徒、底本传抄等形式代代相沿,而保留了下来。

  鼓词有两种演唱形式,一是艺人自击鼓板,无乐器伴奏,多在农村流行;另一种是带伴奏的“三弦书”,农村城市都有。笔者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念初中时,学校附近有个又弹又敲、又说又唱的“莲霞书场”,门口小黑板隔些日子就更换说唱内容;我和同学称那里是“说大鼓书的”,常常花两分钱进去听上一小段,约十来分钟。

  我所拥有的这本《肖像瓦岗寨鼓词》,其内容描述隋末隋炀帝骄奢淫逸,荒废朝政,穷兵黩武,百姓苦不堪言,纷纷揭竿而起,在瓦岗寨(位于河南滑县)举行起义的故事。该册子是民国二十年(1931)由上海锦章图书局(创办于1901年)石印。所谓石印,系平板印刷的一种方法,清朝后期出现,至上世纪五十乃至七十年代初,一些城市的布告(尤其法院的判决布告)仍在采用。

  这本《鼓词》的书面与“外壳”(指古版读物通常采用的折三硬纸板保护装帧)尺寸基本一致,其长15、宽9、厚约0.8厘米;做得如此“小巧玲珑”,想必为便于随身携带。内中,从“卷一”到“卷四”,每卷八“回”,共三十二回。页面之首,扉页是“肖像瓦岗寨鼓词”字样;封二系印刷、发行及图书局名称;封三为目录;接下来的六页十八幅人物肖像,如隋炀帝、程咬金、秦琼等,绘制精美,各具神态。

  全书未标页码,字体为蝇头小楷,其中的“说词”,每句四个字至十个字不等,算作一句,在末字的右下角标有如同小米粒大小的圆圈,此为旧式标点。“唱词”则无小圆圈,而是以相当于一个字的空格作为间隔。

  这本《鼓词》的外封局部虽被油渍所污,然全书保存完好。据此推测,当初的持有者,不愧是位“敬业”的说唱人。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民国年间上海出版《鼓词》-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