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上一页
1/1568页 共47020

缂丝是技术也是艺术

时间:2017/11/19 文章来源:每日新报


  缂丝其实并非真的用刀来雕刻,这是一种以生蚕丝为经线,彩色熟丝为纬线,采用通经回纬的方法织成的平纹织物:纬丝按照预先描绘的图案,不贯通全幅,用多把小梭子按图案色彩分别挖织,使织物上花纹与素地、色与色之间呈现一些断痕,类似刀刻的形象,这就是所谓“通经断纬”的织法。古人形容缂丝“承空观之如雕镂之像”。

  缂丝技艺在宋代以后不断发展,至清代缂丝业中心已移至苏州一代,所用彩色纬丝多达6000种颜色,采用缂丝法临摹的名人书画,工艺精湛、形象逼真。缂丝制品至今仍然被作为高级工艺品生产、收藏。

  缂丝作品一般有三个特点,首先是缂丝作品大多是一种集体创作的作品,后人判断这类作品价值的高低只能看其作品本身的工艺和艺术价值;其次是缂丝的创作往往很费功夫和时间,有时为了完成一件作品需要几个月乃至一年以上,所以,一件缂丝作品的完成往往倾注着作者大量的心血;再次,缂丝作品具有很高的观赏性。许多缂丝作品既有平涂色块的平缂,也有构图造型的构缂、齐缂。缂丝作品一般立体感很强,加上缂丝作品的题材都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故其艺术和观赏价值完全可以和名家书画分庭抗礼,甚至有所超越。

  从近年来缂丝作品在拍卖场上的迭创新高的表现看,未来缂丝作品再创佳绩是可以预期的。

  绣品主要分为刺绣和织绣,刺绣多是人工制作,织绣则是借用机器制作而成,这是万通驿路出品的《司马光砸缸》袖珍织绣品,长仅15cm、高10cm,画面人物逼真,字体清晰,由于该织绣品多为名家设计,艺术价值较高,加之自成系列,量小价低,已深受收藏者喜爱。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离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自古以来广为流传,脍炙人口。著名邮票设计家邹建军女士用纯熟流畅的工笔画风,使人物在袖珍织绣品上生动逼真,形象栩栩如生,画面色彩搭配协调丰满,成功地塑造了司马光砸缸救友的机智勇敢形象。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缂丝是技术也是艺术-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