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篆刻

上一页
1/63页 共1859

草书题铭是稀见 诗句行碑此为先

时间:2020/12/13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胡子/江苏南京


  ——从晚清吉亮工草书诗铭谈名噪一时的“冶春后社”

  扬州收藏家王伯堂先生示我一套清代墓志铭石碑照片,是两块正方形石头——一个盖子,一个墓志。这个墓志非常特殊,是用草书诗文格式写的(图1),可谓是石质优良,诗句精妙,书写潇洒,镌刻细致。石碑长宽均为41、厚8厘米,其拓片(图2)也十分清晰,总体上看呈现出很好的品相,可谓是一件古迹艺术品。

图1 清代诗人书法家吉亮工题碑

图2 拓片

图3 黄炳华著《菊隐翁诗集》封面、扉页及内页

  这是“清故翰林院庶常吉士臧君墓铭”。落款为行草书:“宣统三年辛亥闰月,江都萧畏、赵絜丐风风为文,书之付江宁王大椿上石。君遗命不志墓,其友为志之,故得备书之云。”落款四十六字,说明了立此墓志的时间、地点、撰与书写志人、上石人。最后一句意思是:墓主臧谷遗嘱“不要立志铭”,是几位文友雅士为他写了此志,可见诗友的深情厚谊。“赵絜”是赵葆元、“萧畏”是萧畏之。“丐风”,意为这两个人请风先生(吉亮工)书写的墓志铭,写好后请“江宁王大椿”上石镌刻。

  志铭内容,经南京文史研究者叶伯瑜先生识读为:“墓中人,其姓臧。字宜孙,族本望。籍江都,姓字香。少年游,名利场。晚归耕,桥西堂。爱艺菊,花野旁。有诗卷,等身长。有侍妾,名朱孃。君既没,殉君亡。从君葬,义亦当。铭墓者,名不张。无姓字,为疯狂。”全文七十二字,介绍了墓主臧谷“少年游,名利场。晚归耕,桥西堂。爱艺菊,花野旁。有诗卷,等身长”的文雅事迹。三字诗不容易写,能写得如此之好,言简意妙,可见撰志者的文字功力。

  史载,“臧谷”是扬州“冶春后社”的发起、创始人。后社,大约创立于晚清时期。臧谷,字宜孙,号雪溪,同治进士,30岁时即告归扬州。归里后,他欣羡康乾时王渔洋“虹桥修禊”结“冶春诗社”,曾赋诗感言:“人影衣香又一时,渔洋以后久无诗”,他曾在《扬州竹枝词》中写道:“竹西歌吹由来久,结社联吟岂待言。”

  当年扬州的冶春诗社,每逢良辰节令之时雅集,先是在臧谷的桥西别墅内,后分别在左卫街、风来堂、南门城楼等处举行,也有好客之士折简相约的。几经辗转,最终落脚“虹桥修禊”的徐园,吉亮工还特为诗社撰写楹联:“社名仍号冶春,何必改作;来者都为游夏,可与言诗。”

  墓铭铭正文文字为草书,是清代著名诗人、“冶春后社”成员、书法家吉亮工题写。值得一提的是,扬州瘦西湖“徐园”二字也是吉亮工题写的。吉亮工,字柱臣,一字住岑,别署莽先生。他少年时,已经诗文书画无所不精,本可以走仕途经济之途。然而他不肯随流俗于世,清高孤傲,特立独行,言谈举止,往往异于常人。所以世人常常以“疯子”视之。中年以后,他便自称“风先生”。吉亮工的行草书,笔法老练劲挺,苍劲有力,结体张弛有致,大气空灵,用这样的笔触写诗友的志铭,耐人寻味。

  吉亮工生于清咸丰七年(1857),卒于民国四年(1915)。他生前曾自撰《风先生传》自嘲云:“先生姓风氏,名风,字风风,系出风后,不知若干世。然喜风,遇风辄狂笑,笑不止,即大哭。人见其哭笑无由也,怪之,以为有癫病。先生亦不辩也。尝无事,从其徒游。徒众亦不知其状,口语风而已。世忽变,举世皆为风疾。其徒曰:是先生所化也。”可见,吉先生是一位很有意思的布衣文人。

  其实,风先生(吉亮工)当然不疯,他一生愤世嫉俗,孤芳自赏,应是属于能为青白眼的阮籍、与梅鹤相伴而终的林逋、以斧自击其头颅的徐渭这一类不为时人所理解的“佯狂”的清流人物。据《说书史话》作者陈汝衡先生说,他幼年时,从江都仙女庙移家扬州大舞台,所租赁的房子就是吉亮工的故宅。那老屋中悬挂着吉亮工的自画像一幅,神采飘逸,眼空无物。他喜欢和儿童玩游戏,常邀儿童到家中听他讲三国故事。据说,那时里巷中常有真疯子来,每见疯子来,大人小孩躲之惟恐不远。“唯独对‘风先生’这个假疯子不避”,他每每也以佯疯之态与真疯子说笑逗趣,孩子们看得都非常开心。

  吉亮工好酒,他家有一副对联写道:“座旁设酒随时饮,床上堆书信手拈。”可见其雅士韵味、诗酒风流。吉先生虽好酒,但不耽于酒。有一次,军阀徐宝山慕其名声前来拜访,乞先生写字,这当然得罪不起,于是风先生写了“从来名士惟耽酒;自古英雄不读书。”讽刺来者为一介武夫,也好酒,但不识字。

  吉亮工的书法多为狂草,往往是“一股抑郁不平之气跃然笔端。”吉亮工的画,也富于八怪遗风,往往不拘成法;其诗也如此,大都意气所至,不琢字句,如有《题佛像》一首:“财尽民穷苦十分,可知我佛眼难睁。若要佛眼睁开望,除是人间换了人。”风趣打油!

  吉亮工是“冶春后社”的成员,后社前后大约维持了半个多世纪,参加者大多是扬州地界内的饱学宿儒、文化名流、诗人学者。成员还有文化名流江石溪,民国国会代议长凌仁山,近代书法家王景琦、严绍曾,两淮中学监督张鹤第,晚清官员赵葆元,古诗文大家朱菊坪等。作为“晚清民初”的文化团体,他们除了具有传统以文会友的特点外,还将活动内容从诗文创作逐渐扩展到书法、国画、楹联、制谜、箫琴、弈棋、收藏、烹饪、盆景等,在当时有这样一个文化艺术沙龙,对后来的扬州文化起着重要的影响。

  这块墓志铭为江都萧畏、赵絜(赵葆元)所撰。其中萧畏,字畏之、无畏、丙章,别署“楼西主人”,是扬州著名诗人。继臧谷、马荫秦之后,曾主事冶春后社诗坛多年,有《萧斋诗选》《青溪买夏词》行世。

  近代扬州诗人董玉书是清末江都拔贡,以诗名。历任天长、霍丘县县令。曾在居庸关至张家口一带“佐军治民”近十年。他是冶春后社成员,晚岁,他常常怀念盛极一时的冶春后社诗会。1940年,董玉书有感于冶春后社诗友日渐凋谢,作《感逝诗》12首,其中《萧丙章》一首写道:“家在楼西老布衣,平生低首雪溪师。苦吟自不嫌寒瘦,剩有萧斋一卷诗。”

  萧畏之与诗友李豫曾过从甚密,常于萧斋诗酒流连。李豫曾《北桥诗钞》中有20余首诗是写与其往来的,如“百过萧斋从不厌,况乎生日酒相呼。”又如“君诗嫌瘦我嫌肥,一笑由人说是非。”再如“每过萧斋茶更酒,谈言霏屑坐忘归。”李豫曾还以秋雨庵为名,将萧畏之写进小说《丛菊泪》中,可见两人友谊之深。

  藏家王先生为了研究,还在图书馆查到相关清后期版本书籍(图3),史料与志铭,同为古籍,都以自身的形式和内容,记载着一段过往的诗书故事与人文佳话。

  这真是:“草书题铭是稀见,诗句行碑此为先。几多冶春后社客,奉上挚友心一片。”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草书题铭是稀见 诗句行碑此为先-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