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篆刻

上一页
1/63页 共1859

渤海“品位”陶牌小札

时间:2020/6/4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马洪/吉林长春


图1 渤海“品位”陶牌拓片

  渤海(698—926),是唐朝时期勿吉后裔——以粟末靺鞨为主体在东北地区建立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初称“震国”,首领大祚荣自号震国王。713年,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统辖忽汗州,加授忽汗州都督,从此,粟末靺鞨政权以渤海为国号,成为唐朝版图内的一个羁州,臣属于唐王朝。926年,渤海国被辽所灭,传国十五世,历时229年。

图2 本文作者手绘“品位”陶牌素描图

  2006年受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之邀,笔者参与《渤海上京城1998—2007年度考古发掘调查报告》的绘图工作,从而得机会进入库房,接触到大量渤海时期的珍贵文物,其中便见到这件“品位”陶牌(图1),并亲手精心绘制了素描图(图2)。该陶牌为青砖所制,残长18、宽16、厚5.4厘米,出土于渤海上京城第2号宫殿基址中,正面素面,背面饰压绳纹,“品位”楷书二字,以刊碑之法,阴刻于带有绳纹的背面,线条刚健,富于力度。仔细观察,在“品”字上部至少还有一个文字,砖体上残存“∟”形人工刻痕,根据字形分析和逻辑推理,揣测是“四”字左下角的笔画。古代举行典礼时,常以标牌注明参加者就位处,这种标识牌有“牌位”“版位”之称。牌位没有形制定式,制作材料以陶、木居多,牌文或刻或写。在古代的九品官阶制度中,四品者,应属较高的职位。

  以靺鞨为主体建立的渤海国,有本民族自己的语言,学术界普遍认为属于通古斯语系,而无自创的文字,渤海国通用汉字。《新唐书·渤海传》记载渤海立国第一代王大祚荣“颇知书契”,北宋部书《册府元龟》载:“渤海诸王皆右文,初建国,即有文字书契。”这里所言的“书契”,所指即是汉文,可见渤海君王和贵族都通晓汉文汉字,具有汉文化的素养。渤海作为唐王朝的藩属国,与中原交往频繁,联系密切,其都城建制、典章制度、纪年立法、生活器具、文学艺术等,都深受唐文化的影响,晚唐大诗人温庭筠在《送渤海王子归本国》一诗中写道:“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指出渤海文化与中原唐文化的趋同性。史料显示,渤海上层与唐朝中央政府、日本天皇间的往来,国书、表、牒、状及诗赋作品,都是用汉字书写来表达的。从考古出土的文物材料看,渤海碑志、官印以及大量的模印瓦,均使用汉字,其中官印“天门军之印”,印体形制和印文,基本属于唐印风范,印文既不是铸造,也不是凿刻,而是和唐印一样,采用蟠条焊接工艺。贞孝公主墓碑和贞惠公主墓碑,从行文结构、遣词造句,到引用典故、碑文书写,皆流畅熟练,风格宛如汉碑,可见渤海对汉文化吸收程度之深。

  这件“品位”陶牌,二字呈现唐楷俊朗端雅的作风,其中似还汲取了魏碑笔意,显示出渤海书写者汉字书法的涵养和造诣。渤海有欣赏汉字书法的风尚,文献记载唐昭宗时,渤海人高元固入唐参加宾贡式,取道福建拜会归隐莆田延寿溪的诗人徐夤,元固曾对徐夤说:“渤海得公诗赋,皆以金书,列为屏障。”因而徐夤有诗相赠元固。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赵哲夫先生,将一帧“品位”拓片装裱成精致的卷轴,赠予珍藏。“品位”二字,其词义可有两解:一曰官阶,一曰品质。本人乃一介书生,对官位并无兴趣,倒是颇为看重个人的修身养性,遂将“品位”字轴挂于案头墙上,时时自警:为人行事,不能卑俗。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渤海“品位”陶牌小札-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