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篆刻

上一页
1/63页 共1859

“史鉴便读”清砖的文化元素

时间:2020/3/18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钱桂萍/江苏南京


图1 砖正面“如意纹”

  藏友吴雨亭在南京旧书市淘得一块老砖。砖长22、宽17、厚4厘米,正面(图1)是古拙的“如意”纹;背面(图2)刻有隶书“史鑑便读”(鑑同鉴)和楷书“两仪堂梓”几字,均为竖式繁体字。“史鉴”是“史籍”的泛称。《史记》与《资治通鉴》为我国史书代表著作,故用“史鉴”二者为我国史籍的代称。

图2 砖背面篆书、楷书文字

图3 俞律题拓片

  “两仪堂”一般是指在两仪堂收藏或者出版的书籍版本。两仪堂,是明清时期收藏、印制图书的地方,因收藏出版古籍善本而享有盛名,可以说“两仪堂”对文化传承作出了贡献。梓,过去指木头雕刻成印刷用的木版(也有石版、陶版),付梓,就是把稿件交付印行。张居正《答奉常陆五台书》上有句“闻以华严合论梓行,此希有功德也。”梓,也作“故乡”的代称或桑梓的简称,因为古代宅院常栽的树是梓和桑。刘迎《题刘德文戏彩堂》有句:“吾不爱锦衣,荣归夸梓里。”

  “两仪”,又是古代文人的一种朴素的世界观,指天地初开,一切皆为混沌,是为无极,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为阴阳。古人认为,两仪生四象,四象为东南西北,四象生八卦,八八64卦,如此演变,无穷无尽。天地初开,一切皆为混沌,是为无极;阴阳交合,阴阳二气生成万物是为太极;清者上升为天,浊者下沉为地,分为东、南、西、北四方,每方各有一神首兽镇守,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是为四象;智者伏羲,凭日月升降悟出乾坤之奥,从而创出八卦,分为乾、坤、艮、震、巽、坎、兑、离,由八卦图又衍生出八门,休、伤、生、杜、景、死、惊、开。八卦生千万,这也是道教对世间万物的理解。

  至于此陶砖正面的“如意”,头呈灵芝或云形,寓意万一如意。可以说它是我国最为传统的吉祥物,如意又称“握君”“执友”或“谈柄”,由古代的笏和搔杖演变而来,其完整形象多呈S形,类似于北斗七星的形状。魏晋南北朝时期,如意的形制以柄首呈屈曲手掌式为主流,唐代发展为柄身扁平,顶端弯折处演变为颈部,柄首为三瓣卷云式造型,就是此砖图1的形象。

  明清两代,“如意”发展到鼎盛时期,因其材质和精巧的工艺而广为流行,以灵芝造型为主的如意更被赋予了“吉祥驱邪”的涵义,成为承载祈福、求取平安等美好愿望的图式。古代臣子们常进献如意祝贺皇室寿辰,皇族也拿“如意”赏赐王公贵族,“如意”渐渐地成了上层人物权力和财富的象征。而在明末时期,“如意”更因其特有的雅致,成为崇尚古风的文人墨客的文房玩赏物件。

  经过多年的流传发展,直到今天,如意已经慢慢被大众所接受、认可、喜爱,如意以其简单大方、线条流畅的特点,受到人们的广泛青睐,在古陶瓷图案中,一般来说,如意通常是由祥云、灵芝等做成头部,再配以其他吉祥元素的造型,形成独立完整的画幅。如意,在古代的使用比较广泛,防身、指挥、装饰……都有使用,在民间百姓甚至达官贵族心目中有着无法超越的地位。如意,单是从名字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如意两字简单明了,表示佩戴、把玩之人做什么事情都很顺利,万事如意,虽说很简单,但这是所有人内心最真切的愿望。

  如意作为吉祥之物,它在常人远行前,家人或友人会送上如意,以表平安祝愿;佛僧在讲经时,常用“如意”作随身携带的道具。清代,皇帝登基大典上,主管礼仪的臣下必敬献一柄“如意”,以祝政通人和、 新政顺利;在皇帝会见外国使臣时,也要馈赠“如意”,以示缔结两国友好、国泰民安。

  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今年94岁的书画家俞律观此后认为,这应该是清末民间文人所制的案头之物,与砚台笔墨等文房用品并置,其意义也许在于主人对“史鉴”的推崇,或是对“如意”和“两仪堂”的偏爱。老先生说,这块砖里有着中华承传而来的多种文化元素。俞老在此陶砖拓片上(图3)题曰:“史鉴便读应是历史读物,以史为鉴资治耳。两仪堂当为民办出版局,此书付梓或为科举备试读物。如意图案寓吉祥。此图深得古趣,可喜可观。剑明示我,即报以一绝。今古读书谋真学,国家久治乃安民。人生万事皆如意,天下太平日月新。庚子新春,俞律题,年九四。”

  总之,这件陶砖传承了中华文化的诸多元素,其中“史籍”“两仪”和“如意”穿越历史,被我们接受并流传下来,受到当代人们的普遍欣赏,成为雅俗共赏、雅俗乐用的文房饰品。它的美好寓意绵绵不绝地发展,是我们今天的人们所必须了解的。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史鉴便读”清砖的文化元素-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