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篆刻

上一页
1/63页 共1859

林散之先生题签过眼录

时间:2020/1/7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邵川/江苏南京


林散之题“张孝祥年谱”(1985年冬)

  南京宋健先生发来信息,云昨晚翻书偶见林老题写“张孝祥年谱”书签,我说这件事我知道,那是我们乌江老乡田恒铭老师请林老题写的,只是至今未见到这本书和林老的题签。

林散之题“江上诗存”手稿

《江上诗存》封面(1979年)

林散之题“南京书画院”(1983年)

林散之题“群玉堂米帖”(邵川双钩本,1973年)

林散之题“双钩本瘞鹤铭”(邵川双钩本,1974年)

林散之题“种瓜轩诗稿”(1984年)封面及扉页

邵子退著《种瓜轩诗稿》(1994年)

《古代绘画联展》封面(1978年2月)

林散之题“古代绘画联展”(1978年,唐为书藏)

  1985年冬,安徽教育学院韩酉山先生准备将《张孝祥年谱》书稿送出版社之前,托请田恒铭求林散之先生题签,他说:“这位南宋词人是你们和县乌江人,能请他的同乡、当代书法大师林散之先生题签最为理想。”

  由田恒铭老师请林老题签是最好不过的,因为田老师不但是乌江人,而且他的外祖父曾梓亭与林老父亲林成璋情谊甚笃,又是南京张青甫的好朋友,林老到南京绫庄巷从张青甫学人物画就是曾梓亭介绍的。

  有了这一层关系,于是田恒铭邀请了林老的学生迟明两人一道由合肥来到南京中央路117号林老寓所,一进门只见林老安祥地坐在椅子上,红光满面,一双眼睛炯炯有神,比较突出的是那一寸多长雪白的寿眉,老远望去活象一尊罗汉。入座后,迟明向林老介绍了田恒铭的来意,林老耳聋,用笔在纸上写道:“你是乌江哪家的?”田告诉林老是曾梓亭外孙子时,林老抬起头来仔细地打量着,连声说:“像,像,像!”然后郑重地用笔写道:“我学画是曾梓亭先生一手扶持起来的,所以我毕生不忘此德!”接着,林老又回忆起少年往事:“我小的时候,曾家很喜欢我,他家大女儿小我两岁,名叫珠子,我们常在一起玩。因为她是女孩,我是男孩,父亲又要我读书,从此就分离了!”如今林老已九十高龄了,孩提之事还记得清清楚楚,田恒铭随手写上“林老童心未泯!”林老更加有兴趣了,在案头取出自己的诗集《江上诗存》,翻到“八十自述二首”诗时,高声吟道:

  八十今天过,童心尚未除。

  邻儿争竹马,村女共摸鱼。

  世事功名急,人情故旧疏。

  读书严父命,矮屋压头颅。

  记得远游事,仓皇石火光。

  千山与万水,北调共南腔。

  巴月仍相阚,夷歌久已忘。

  归来情不昧,小草祝年芳。

  吟毕林老高兴地哈哈大笑,田恒铭见林老这么高兴,立即提出请林老题写“张孝祥年谱”,林老点头允诺,便要家人磨墨,自己在笔筒内选了一支羊毫笔,蘸水蘸墨,在纸上写下“张孝祥年谱”5个两厘米见方的字,那种汉碑的笔法和楷隶融为一体,既老辣又秀美,而上款和下款更是精妙无比,叫人看了爱不释手。

  此刻,林老用手示意家人从内间取出装印章的景泰蓝盒,亲手选了三方印章,指定位置让田恒铭钤印。盖在引首的是一方“长寿”闲章,落款处盖了两方印章:其中一方“半残”印章,位置移动了三次林老才点头允诺盖上,这一刻功夫,田恒铭虽未出大力气,却已满头大汗了。

  林老乐于为他人著作题签,轶事不断,所作留存颇多。就笔者所见著作中,就有林散之题《古代绘画联展》《江浦县续志稿》《黄宾虹常用印集》《金陵锁志八种》《苏州古典园林》《南京市博物馆藏印选》《明徐渭青天歌卷》等。此外,在我收藏林老题签的著作中,也有《林散之书画集》《南京书画院》、林散之著的《江上诗存》,以及林老为我双钩本题的《群玉堂米帖》《双钩本瘞鹤铭》等。而最为感人的是为我祖父邵子退著的《种瓜轩诗稿》题签。

  记得是在1984年10月下旬,祖父病情恶化,终日浓痰不止,于11月5日中午,因痰阻塞气管,溘然长逝。事后,我从祖父遗留下来的书籍中翻捡出遗存的诗稿纸片,整理成册,于11月13日带到南京请林老审阅,老人边读边校,看完后用笔在纸上写道:“你老爹真保密,写这些好诗,一首未给我看,要不是病故,如何看得见呢?”“今后回乌江更难受,无人谈诗,也无人谈话,写出好诗,也无人懂了,哀哉,上街也不敢走你家门前过。”随及口吟一首《哀子退》:“从今不作诗,诗写无人看。风雨故人归,掩卷发长叹。昨日接电报,知君入泉下。犹闻咳唾声,忽忽冬之夜。”的诗句,我连忙用谈话的小纸记录下来,并加盖了一方林老的印章。回来后又将诗稿誊抄一遍,同时带上《哀子退》铅笔稿,于12月23日前往南京,请林老题字,老人题写了“种瓜轩诗稿”于封面,并将《哀子退》诗题于扉页,表达了对故友遽然长逝的悲痛之情。

  1993年末,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林老的《江上诗存》,集内赠祖父诗一百余首,用林老的话说:“我诗多半赠君诗。”而祖父的《种瓜轩诗稿》亦于1994年春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祖父晚年留存下来的六十余首诗词一半以上是写给林老的,而且在其生前从未披露过。自古文人相亲,诗人相爱,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我国古代,元白交深,苏黄谊重,一直传为佳话。祖父与林老情同手足,为知音挚友,诗词唱和,一片真情实感,读之感人肺腑。知音自古难求,人生得一知己不易。以后,林老不曾作诗、作书,终日沉默寡言,不与人语。有人请他写字,林老却说:“子退去矣!吾岂有兴作书哉?”

  有人问,林老为人题书收费吗?我说从来不收费。我有一个朋友在报社工作,一次他请林老题写报社副刊名,送上十五元稿费,林老很客气地说:“给你们写字,怎好意思要钱,你拿回去自己留着用。”朋友只好叫他的一位学生暂且代收,这虽是一件小事,却反映了林老的高贵品质。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林散之先生题签过眼录-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