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篆刻

上一页
1/63页 共1859

硬笔书法的祖师爷——钟繇

时间:2019/10/19 文章来源:书画相约


  钟繇,钟元常,钟太傅……这都是一个人。王羲之是书圣,那么钟元常则是书圣的师祖。当然,其实王羲之并没有直接追随过钟繇学习书法。不过王羲之少年时代的老师,卫烁卫夫人,据说她是钟繇的学生。王羲之算是钟繇的徒孙。书法上经常讲两人合在一起,称为“钟王”。

  钟元常是东汉末年到曹魏初年的历史人物,相比中国大多数名列书坛的书法历史人物来说,钟繇非但有书法之名,政治上也有一定作为,尽管并非那种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历史人物。他辅佐汉献帝,平乱匈奴都有一定历史贡献。这些知识百度里讲了很多,我就不赘述了。

 钟繇最大的历史贡献在于书法领域。东汉末年至于魏晋时代,正是中国古代六体书法全面形成的时代。这一时代中,楷书脱胎于行书,逐渐摆脱隶书的约束,渐趋形成;章草书法则在隶书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并逐渐向王献之时代的今草书法过渡。

  钟繇对于书法的贡献,不在于隶书-章草-今草书法这条脉络上,而在于隶书-行书-楷书这条脉络上。

  钟繇现存的书法作品基本都是行书渐趋楷书化之后,反映中国古代楷书书法最早期形态的作品。这其中的代表有《贺捷表》、《荐季直表》和《宣示表》。

  上图为《贺捷表》。这幅作品又称《戎路表》、《戎辂表》,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钟繇六十八岁时写。内容为得知蜀将关羽被杀的喜讯时写的贺捷表奏。这幅作品是钟繇书法的代表作,最能代表钟繇书法面目。《宣和书谱》说:“楷法今之正书也,钟繇《贺克捷表》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这句话的点评很中肯到位。

  上图实际是翻刻的再拓片,已经不是原碑的拓片了。这从上图的图像信息中可以读出来。比如,卷首楷书第一列末尾有“唐本”的字样,说明此图是唐代的拓片,而卷末的“贞观”印也是唐代内服的玺印。这幅拓片很有可能是根据唐代拓片翻刻而来的拓本。

  从字面上说,字体结体宽扁,用笔线条温厚,仿佛颔首低垂的庙堂文臣,温文尔雅立于庙堂之上。

  这是钟繇书法的典型面目,也正是我们时常所说的书法的“庙堂气”。因为钟繇是中国古代书法形成早期的历史人物。在他之前,没有所谓“庙堂气”书风的说法,更不存在有楷书书法的形态,因此,现在的研究学者一般将钟繇作为中国古代书法庙堂气书风的开创者。

  《荐季直表》也是钟繇的代表作。此作于钟繇七十岁时创作而来,内容为推荐旧臣关内侯季直的表奏。原墨迹本传于1860年英法联军焚掠圆明园时为一英兵所劫。后辗转落入一收藏家手中,又被小偷窃去埋入地下,挖出时已腐烂。明代刻入《真赏斋帖》,清代刻入《三希堂》,列诸篇之首。从字体结构、章法角度来看,与《贺捷表》书风一脉传承。

  现存的钟繇书法作品均为后世的临本、摹本和拓片,均无真迹传下来。比如下面这幅经过宋代内府庋藏的《宣示表》便是个例子。

  相较于前两幅拓片来说,这幅《宣示表》虽然保留了钟繇书法的基本特点,但是笔墨不够厚重,线条略显轻浮,并非佳作。

  最后说一说钟繇书法的影响。

  首先请大家务必明确的是,钟繇所开创的是中国古代小楷书法,绝非大家平日里所理解的楷书书法,更不是大楷书法。小楷、中楷、大楷是三种完全不同的东西,而钟繇的着力点在小楷上。

  其次,钟繇的小楷书法,影响了王羲之,王羲之又影响了隋代杨秀的《董美人碑》,杨秀影响了唐代钟绍京的《灵飞经》,钟绍京又影响了元代赵孟的《汲黯传》,赵孟又影响了文徵明,文徵明影响了董其昌……

  上述这些名家名作,就是中国古代小楷书法最正统的套路,没有之一。其他的至于南北朝至于隋唐之际的北方经生书小楷抄经作品,那都是野路子,虽然可爱,不论庙堂气。其实论了也没用,因为乡野村夫,根本就不可能存在于庙堂之上。

  所以,最后,请大家一定想清楚。现在我们的手写体,尤其是硬笔书法手写体,大多是古人小楷的大小。大家如果真要练字,不如就从我上述的这个脉络进入。假以时日,你的字必然会有质的变化——大师遗脉,那不是吹的。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硬笔书法的祖师爷——钟繇-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