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篆刻

上一页
1/63页 共1859

满袖天香拆紫泥——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徵明行书七言诗轴

时间:2018/9/25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尔雅/湖北武汉


  文徵明(1470—1559),初名壁,后以字行,号衡山、停云,别号衡山居士。苏州人。明中期吴门派代表人物,时称诗、文、书、画“四绝”。文徵明尽管名满吴中,“文笔遍天下”,但一生屡试不第,仕途坎坷,直到明嘉靖二年(1523)54岁时,才在工部尚书李充嗣举荐下以贡生资格入京,经过吏部考核而成为翰林院待诏。官场的尔虞我诈,令性情耿介的文徵明很不适应,在目睹了朝廷上下的明争暗斗和为官的荣枯无常后,他有了远离这一是非场的念头,再三上疏乞归,三年后终于去职南归,悠游林泉,致力于诗文书画艺术而致终老。他任职期间,曾写过一些诗文记述京师琐事,并写进手卷、立轴,说明他对这段仕途经历的难忘。

  这幅文徵明行书七言诗轴(见图),水墨,纸本。内容为一首七绝:“月转苍龙阙角西,建章云敛玉绳低。碧箫双引鸾声细,彩扇平分雉尾齐。老幸缀行班石陛,谬惭通籍预金闺。日高归院词头下,满袖天香拆紫泥。”题识:“徵明”,钤白文“文徵明印”、朱文“衡山”二印。这是文徵明《奉天殿早朝》二首中的一首,描绘出作者天没亮就起来随着一众文武官员上早朝的情景,既有目睹早朝的盛况,亦有自己没能通过正规的科举进士及第立于朝堂的惶恐,还有散朝归来的轻松心情。这首诗多次被他用作立轴、手卷、镜心、扇面的书法题材,也是他人生之中3年短暂仕途的内心写照。

  整幅书法章法明了,布局舒朗,疏密匀称,字距或大或小,上下左右或断或连,高低错落有致,显得自然从容,毫无滞塞之感。用笔劲健,轻重徐疾变化多端,行笔流畅,看上去仿佛一路挥洒张弛有度,宛若行云流水,干净利落,文不加点一气呵成,字里行间,有晋唐书家遗韵。书法结体严整而又丰富多姿,出规入矩,于古人笔意中融合自家面貌,温润而不失秀劲,笔画婉转腾挪,苍劲遒媚;长短粗细体体有法,骨肉停匀,俯仰伸缩富有节奏,上下呼应,左右映带,通篇无一懈笔,贯通着一股恣肆纵横、墨迹淋漓的气韵。文徵明曾写过一首《内直有感》,并书于立轴,现收藏于浙江德清县博物馆。诗曰:“天上楼台白玉堂,白头来作秘书郎。退朝每傍花枝入,儤直遥闻刻漏长。铃索萧闲青琐静,词头烂漫紫泥香。野人不识瀛洲乐,清梦依然在故乡。”袒露了他在朝期间“白头来作秘书郎”的自嘲和对诗画自娱的闲适的故乡生活的向往。整幅书法法度谨严,意态生动,书法契合诗意,诗情融入书法,二者谐和,潇洒自然,带给观者一种“满袖天香拆紫泥”的闲适心情,以及旨趣美好的艺术享受。

  文徵明22岁时在书法上初师南京太仆寺少卿、书法家李应祯,后遍习前代书法名帖,如王羲之、颜真卿、苏轼、黄山谷、米芾、赵孟頫等各代书法大家的墨迹多有临习,书法造诣深厚,篆、隶、楷、行、草各体兼工,在书法史上以兼善诸体闻名,尤其以行草、小楷最为突出。据资料记载,文徵明少年时的字写的并不怎么样,秀才岁考时还因字写得不好而受到宗师的批评,被评为三等。知耻而后勇,练习书法起步虽晚,但勤能补拙,文徵明从此开始刻意临摹古人书法,刻苦钻研,博采众长,终成大家。据说文徵明学书十分刻苦,曾以日书10本《千字文》为起点,通过坚持不懈的练习来提高书艺,耄耋之年仍勤于笔墨,每天孜孜不倦地坚持写字不辍,以勤奋而自成一家,这种精神真是难能可贵,值得书林敬仰。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满袖天香拆紫泥——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徵明行书七言诗轴-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