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理财

上一页
1/28页 共814

宋高宗《草书洛神赋卷》颇得晋人神韵

时间:2014/10/19 文章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文、图/记者金叶


《草书洛神赋卷》(局部)

  赵构的《草书洛神赋卷》,绢本,纵27.9cm,长398cm。未署年款,但卷末署“德寿殿书”款,钤“德寿殿御书宝”朱文印,可知为赵构做太上皇之后所作,是其成熟期的作品。

  宋高宗(1107~1187年),字德基,宋徽宗赵佶第九子,为南宋的第一个皇帝。但他从未力图北进收复中原,而是一心想讨好金人,“直把杭州作汴州”,只知道向金纳贡称臣,苟且偷安,在位三十六年,致南宋成偏安之局。 

  赵构不愧是宋徽宗的亲生儿子,才气直追其父。特别是他的书法,可以说是博采众家之长,又颇具独创一体的风貌。他尝自称:“余自魏、晋以来以至六朝笔法,无不临摹,众体备于笔下,意简犹存取舍,至若禊帖,测之益深,拟之益严,以至成诵。”又云:“顷自束发,即喜揽笔作字,虽屡易典型,而心之所嗜者,固有在矣。凡五十年间,非大利害相妨,未始一日舍笔墨。”从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55岁的宋高宗退位当上太上皇之后的26年间,他天天练习,终生不辍,“每得右军或数行、或数字,手之不置”,终致化境,自成一家,笔法洒脱婉丽、自然流畅,颇得晋人神韵。

  《书史会要》赞曰:“高宗善真、行、草书,天纵其能,无不造妙,或云初学米芾,又辅以六朝风骨,自成一家。”马宗霍在《书林藻鉴》中说:“高宗初学黄字,天下翕然学黄字,后作米字,天下翕然学米字,最后作孙过庭字,而孙字又盛……盖一艺之微,苟倡之自上,其风靡有如此者。”

  赵构自己对此也颇为自负:“前人多能正书而后草书,盖二法不可不兼有……草则腾蛟起凤,振迅笔力,颖脱豪举,终不失真。”陆游因此表扬宋高宗“妙悟八法,留心古雅,访求法书名画;不遗余力,清闲之燕,展玩摹拓不少怠”。

  《草书洛神赋》是赵构的传世名作之一。《洛神赋》是曹植文学名篇,因文章精妙而广受书法大师青睐,有王献之楷书、赵孟頫行书和祝允明草书等。赵构的《草书洛神赋》,全文省略所有语气词“兮”,字法熟练,笔意圆润,精气弥满,气脉连贯。虽是草书,但字字独立,字与字变化很多,字法熟练生动,提按转折无不如意,虽字与字之间无引带,仍然呈现了一气呵成、流畅自如的气势,显示了赵构深厚的书法造诣。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宋高宗《草书洛神赋卷》颇得晋人神韵-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