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

上一页
1/148页 共4396

古画中的“柳”

时间:2020/5/5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李喜庆/山西阳泉


图1 马远《山径春行图》

  宋代画家马远《山径春行图》(图1),是一幅春意盎然的山水图,春天的江南,云淡风轻,一名儒雅的文士,带着携琴的小童,漫步于山径间。溪旁的柳树,抽出了细柔的新芽,引来了一对黄莺,在枝梢上鸣唱。文士站在溪旁望着它们,捻须微笑,陶然地沉浸在初春里。宋代理学家程颐笔“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的春景,跃然纸上。马远的山水画多简括而清润,这幅画巧心的布局、丰富的线条,以及如轻烟熏染般的淡墨,却将春山的润泽,与浸淫于春光中文士陶然的情态表露无遗。画家用了很多笔墨去描绘左侧的柳树,并在画面右侧留下大片空白,加之此图尺幅较小,如果处理不好,极易空洞无物。由于画家水准极高,所以在巧妙经营、以虚写实之后,又使得画面充盈丰满。

图2 李鱓《柳溏双鸭图》

  因为“柳”是“留”的谐音,所以古代产生了“折柳送别”的习俗,离别时通过赠柳,来表达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白居易有“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的诗句。当然,由于柳树生命力极强,插土即活,是古代行道树的主力树种之一,路边河畔都可见到柳树。古人送别亲友,从路边生机盎然的柳树上折一枝柳条相送,就是希望远行人能像杨柳一样,很快适应,随遇而安。王维有“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吟诵,杜牧有“日落水流西复东,春光不尽柳何穷”的诗句。

  柳树也是春天的象征,它为春天带来了热闹和诗意,古代诗人们以吟诵柳树来赞美春天。贺知章的“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早春二月的柳树,就像一个婀娜的美女,在春风中,摇摆着细柔修长的枝条。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嫩芽初发的柳枝上,成双成对的黄鹂在欢唱,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春天。“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杏花盛开时节,细雨蒙蒙,衣衫渐沾渐湿,杂着杏花的芬芳;杨柳吐青,天气转暖,春风拂面,醉人宜人,伴着杨柳的清香。剪剪轻风细细雨,悠然徜徉春色里,何等惬意。

  清代画家李鱓的《柳溏双鸭图》(图2),描绘的是春天里柳条飘拂,鸭子嬉戏的情景。李鱓擅画花卉、竹石、松柏,早年画风工细严谨,颇有法度。中年画风始变,转入粗笔写意,挥洒泼辣,气势充沛,对晚清花鸟画有较大影响。此画用笔酣畅淋漓,造型整体夸张,布局大气简洁,柳条下垂飘扬,用笔尤为疏朗酣畅,造型奇特,似龙舞九天。墨之浓淡相宜相辅,以双钩纵笔勾出柳干。双鸭雌雄相呼,共沐春光。柳树用浓墨点苔,白粉点花,极富情趣。画面简洁有序,构图大气豪放,笔势劲健自由,情趣天成,江湖之思,跃然纸素之间。从构思到笔墨都反映了作者在绘画创作的精湛艺术水准。有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的诗意:“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古画中的“柳”-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