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

上一页
1/147页 共4394

朱耷:失去“牛耳”的八大山人 |文末图书抽奖

时间:2019/5/11 文章来源:中国国家历史

  本文系中国国家历史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小编微信号zggjls01,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八大山人的艺术人生。

  他是皇族后裔,却家破人亡;他是深山隐士,却有着难平的心事;他是山水画大家,却将白眼画出了新高度。他就是八大山人——朱耷。

朱耷画像

  1

八大山人的由来

  朱耷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是正宗的皇族直系。自从宁献王朱权改封南昌后,其历代子孙便世居南昌。

  朱耷的祖父、父亲和叔父都是当时的山水画大家,名震江右。受到父辈们的熏陶,朱耷从小聪明好学,八岁就能作诗,十一岁就能成画。不仅如此,朱耷还参加了科举考试,一举就考上了秀才,真可谓年少有为。

  (注:明朝初期,禁止皇亲国戚参加科举考试;万历二十三年规定,允许宗室子弟以儒士的身份参加科举考试,考中者可以获得出身资格,但终万历朝并没有实行;一直到崇祯四年宗室子弟才真正开始参加科举考试。)

  身世显赫,又积极上进,而且还那么有才,简单的“高富帅”已经形容不了朱耷了。

  但是,老朱家的江山却不那么稳健。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灭亡。此时的朱耷才十九岁,一手的好牌还没来得及出,牌局就散了场。

  不久后清军入关,1645年,南昌陷落,朱耷一家九十多口人一夕之间被清兵诛杀,其母亲和弟弟一直跑到了深山里,才躲过一劫。

  朱耷也带着妻子和孩子开启了逃亡生涯,在逃亡途中,妻儿相继过世。一系列沉痛的打击,让朱耷内心充满了悲愤和抑郁。

  为了保全自己,他不得不装聋作哑,隐姓埋名。可即便如此,还是时不时被人认出来,好几次死里逃生。

  关于这段经历,朱耷后来在他的自画像中题诗曰:“没毛驴,初生兔。 剺破面门,手足无措。莫是悲他世上人,到头不识来时路。”

朱耷自画像

  23岁这年,走投无路的朱耷决定遁入空门,且改名雪个,自号八大山人。所谓“山人”,即指隐士。而“八大”即“朱耷”去掉“牛耳”。

  古代诸侯会盟时,割牛耳取血盛敦中,置牛耳于盘,由主盟者执盘分尝诸侯为誓,以示信守。原本朱耷是执牛耳者,可是清廷夺走了朱耷的“牛耳”,让他变成了“八大”。

  2

八大山人的与世对抗

  即便是遁入空门,朱耷的内心也始终不能平静。对于这个将他由皇室贵族一夜之间变成亡命之徒的满清王朝,他内心充满了愤恨。

  可此时的朱耷只是一介书生,既无兵力,又无势力,怎么可能对抗如日中天的满清王朝。所以,朱耷只能通过文人的方式与之进行较量。

  在朱耷的画幅上,常常能看到一种奇特的签押,仿佛象一鹤形符号,但其实是以“三月十九”四字组成,借以寄托怀念故国的深情。(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崇祯于煤山自缢,明朝灭亡。)

  朱耷一直以前朝遗民自居,曾有一县令听闻朱耷的才名,想请他到临川官舍作客年余,朱耷佯作疯癫,撕了僧袍,一路走回了南昌。

  而在他的画作里,无论是画作本身,还是所题写的诗,都经常流露出对故国的思念和对满清王朝的鄙夷。

  在他的《西瓜图》中,有一幅题诗曰:“从来瓜瓞咏绵绵,果熟香飘道自然。不似东家黄叶落,漫将心印补西天。”

八大山人 《西瓜图》

  朱耷以东陵侯邵平自喻,将自己前朝遗民的身份再次正告世人,同时以禅语表达自己为保持气节而遁入空门的思想。

  在他的《古梅图》中,一株古梅,根部无土,树心中空,已然是枯死之状,但却有一新枝,枝上数朵梅花盛开。

八大山人 《古梅图》

  这株古梅显然是大明王朝的写照,根部无土则暗示着国土被异族所夺,而那新枝则象征着朱耷的复国心志和不屈的气节。

  朱耷还在这幅画上一连题诗三首,其中第一首诗这样写道:“分付梅花吴道人,幽幽翟翟莫相亲。南山之南北山北,老得焚鱼扫虏尘。”朱耷以“虏”指满清王朝,抒发自己与满清统治者对抗到底的决心。

  而第二首诗中的“梅花画里思思肖,和尚如何如采薇”,是朱耷以南宋遗民郑思肖画花露根不画土和殷商遗民伯夷、叔齐采薇而食的典故再次宣示自己不愿臣服于满清王朝,要与之死磕到底。

  除此之外,朱耷还常画一些变形的花鸟虫鱼画。如他所画的鱼和鸟,寥寥数笔,或拉长身子,或紧缩一团,皆似是而非。

八大山人花鸟作品选

  而最特别的地方,在于所画动物的眼睛,有时是椭圆形,有时是圆形,还有时甚至是矩形。但不管是什么形,都不是我们生活中所看到的鱼和鸟的眼睛。

八大山人作品选

  朱耷笔下的鱼、鸟,它们的眼珠子给人的感觉都能转动,而且大多都在冲你翻白眼。相较于瓜果蔬菜,这些鱼鸟画都不用题诗说明了,一个白眼就足以表达朱耷的心情。朱耷就这样向满清朝廷宣示着自己的不屈与鄙夷。

八大山人作品选

  漫画家黄苗子曾这样评价八大山人的书画,“风雨晦暝、人情世态的磨炼,使他的作品现出一种倔强屹傲的精神,他画鱼、画鸟,爱用浓墨在眼眶四周作一圆圈,然后狠狠地用焦墨点在眼睛上部,观者一眼就看出那咄咄逼人的怪眼,具有炯炯有神的迫力。”

八大山人作品选

  而朱耷用“八大山人”署名题诗的画,常把“八大山人”四字连缀起来,仿佛像“哭之”“笑之”的字样,以此来寄托他哭笑皆非的痛苦心情。

八大山人 《简笔花鸟》

  其弟朱道明也是一位画家,与朱耷一样,他改名牛石慧,把这三个字草书连写起来,很象“生不拜君”四字,以此来表示他对满清王朝誓不屈服的心情。

牛石慧 《古木幽禽图》

  3

八大山人的艺术成就

  八大山人长于水墨写意,是划时代的人物。 水墨写意早在唐朝王维笔下就已经开始生花,他一变勾斫之法,创造了泼墨山水,后人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到了五代时期,徐熙先用墨色写花的枝叶蕊萼,然后略施淡彩,开创了徐体"落墨法"。

徐熙 《飞禽山水图》

  宋代山水画的发展得到质的飞跃,山水画大家层出不穷;到了元代,山水画开始更加注重写意,开创新风;明清时代写意山水画进入鼎盛时期,后又有八大山人、李鱓、齐白石、张大千等将其发扬光大。如今写意画已是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画法。

  而在水墨写意画中,又有山水和花鸟之别,有些人专擅山水,有些人专擅花鸟,而八大山人则两者兼擅之。

  他的山水画,受董源、巨然、米芾、黄公望、倪瓒、董其昌等诸家的影响,博采众长,自成风格。

  那些山石草木及茅亭房舍等,皆是逸笔草草,看似漫不经心,随手拾掇,而干湿浓淡、疏密虚实、远近高低,笔笔无出法度之外,意境全在法度之中。如《山水 立轴》

八大山人《山水 立轴》

  笔情恣纵,不构成法,苍劲圆秀,逸气横生,章法不求完整而得完整。乱石、房舍,粗略勾边,水不着色,全部留白,此是仿倪云林之法。

  而其远笔的圆润,一气呵成,又有着董其昌和黄公望的遗踪。在墨法上,参照米芾米氏云山,用淡墨渍染出轮廓,再依结构以大小错落、由淡而浓(或以浓破淡)的横点叠加,渲染山体的雄厚。

  这种无法而法的境界,让我们在欣赏这些作品时,总是能强烈地感觉到八大山人的个性。无论是山还是树木,都表现出顽强不屈的精神。

  相较于山水画,八大山人的花鸟画更具有他风格个性的典型性。他的花鸟画,风格和气氛都与山水画一致,冷傲、淡然。但所画鸟类都很倔强,最为突出的是夸张眼睛的部份,眼珠点在眼眶的偏上位置,突显出白眼,形态神情像是在冷眼看天下。如这幅《孤禽图》

八大山人 《孤禽图》

  仅在中下方,绘一只水禽,眼睛一圈一点,眼珠上顶眼圈,一副白眼向天的神情。

  禽鸟一足立地,一足悬空,缩颈,拱背、白眼,俨然一副既受欺又不屈,傲兀不群的情态。

  形象洗练,造型夸张,表情奇特,构图奇妙,笔法雄健泼辣,笔势朴茂雄伟,墨色淋漓酣畅。流露出愤世嫉俗之情,透露出雄健简朴之气,反映出孤愤的心境和坚毅的个性。这就是八大山人笔下奇特新颖,出人意表的艺术特色。

  除此之外,八大山人的作品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简”。同倪云林一样,八大山人也追求作品的大道至简。如这幅《涉事》

八大山人 《涉事》

  八大山人曾在一幅画中题诗曰:“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一句“墨点无多泪点多”,既道出了八大山人作品的精简,同时也道出了其所寄寓的深厚的思想情感。

  正是这样特殊的身世、才情、阅历,造就了八大山人特殊的人格魅力和艺术境界,其艺术成就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国画大师齐白石曾题诗曰:“青藤雪个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我欲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朱耷:失去“牛耳”的八大山人 |文末图书抽奖-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