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

上一页
1/147页 共4394

陈进:台湾女画家中的典型代表

时间:2018/10/30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图1 《杵歌》

  在画坛群体中,女性画家一直都被誉为是难能可贵的存在。而具体到台湾画坛,女性画家陈进无疑正是其中一位典型的代表。陈进,这个有点男性化的名字背后,是一位画艺出众的女子,一丝不苟、求真、求美的工作态度贯彻了她的一生。

图2 悠闲

图3 《释迦佛诞生》

图4 《释尊幼年时》

图5 《月下美人》

  陈进,1907年出生于新竹香山,她中学时期美术成绩优异,得到当时任教于第三高女(即今中山女高)的日籍美术老师乡原古统的赏识,毕业后并接受老师的建议,远赴日本考入东京女子美术学校就读。

  据说,在陈进毕业前夕,老师乡原与陈父云如会面于校长室,乡原同校长力劝陈氏支持其女赴日学习绘画。住校台北的陈进,未来得及参加毕业典礼,亦未回新竹与亲人告别,便赶赴基隆,乘船渡日。

  作为班上唯一的中国台湾学生,陈进习画兢兢业业,1927年,便以一年级的三件学期作品《姿》《罂粟》《朝》参加第一届台展东洋画部,均获入选。并与林玉山、郭雪湖共获“台展三少年”之美誉。

  陈进在1945年回台湾,次年结婚并在丈夫的扶持下深耕画业,1958年,她首度举办个人展览,于中山堂展出六十二件作品。展览开幕后,她因劳累过度患胃病而入院手术,病中的陈进开始接触佛法,这才有了后期一些《佛祖》《观世音》等作品。1984年“台湾地区美术发展回顾展”开幕,陈进与张大千、黄君璧、沈耀初、林玉山、等知名画家十一人一同参展,同时也是其在台湾绘画史上地位的体现。

  本次与各位读者一同观赏陈进的画作,并为大家展示出其作品绘画风格与主题的转变。

  人物绘画作品:

  1932年《杵歌》(图1),190 ×149厘米。五只捣粮的木杵,在观者视线上,藉着斜斜往下的动线导引,暗示了正要发生的韵律性捣粮动作,也正是画者要捕捉的《杵歌》系列,动作前的暗示性戏剧效果的刹那光景。五位原住民与地面的垂直水平关系,加上木杵对木臼的垂直张力,是画面上两组互构的平衡力量;这种强调垂直线的构图手法,大量出现在陈进日后的风景画中。

  1935年《悠闲》(图2),161×136厘米。本图所出现的眠床、卧枕、香炉与服饰属于二十世纪初期台湾仕绅家中最考究的用品;斜倚观书的女像,藉着《诗韵全璧》书名,点出其闺阁气的教养;足堪作为陈进当时期带有自我写照的代表作之一。若仔细观察,尚可看出陈进当时画人像勾勒轮廓的惯用手法,及先以白粉勾过,再上墨绿,浓淡相交叠之处,即是含有唐风勾白边的日式胶彩的典型画法。

  佛教故事绘画作品:

  1965—1967年《释迦佛诞生》(图3),115×188厘米。这是陈进十幅《释迦行谊图》的第一幅,描绘释迦诞生情景,太子母亲摩耶夫人于宫中蓝毘尼园无忧树下,遥见宫中有能仁菩萨,化成瑞相来就母胎,宫中姝女见其瑞相之景,皆虔敬礼拜。摩耶夫人立于画面中央位置,宫中姝女随其后礼拜,背景的深色树林正好衬托出这群人物和光环中的能仁菩萨,也表现出宗教的神圣和清净气氛。

  1965—1967年《释尊幼年时》(图4),87×97厘米。本幅是以人间相来处理佛祖的题材,令人感到特别亲切。画中作摩耶夫人抱悉达多太子于膝上,坐在螺钿镶嵌的高椅上,其前方同样款式的圆桌上置放一盆盛开的兰花。高明度的色彩予人有圣洁的象征。这个布置实际上来自于陈进本人最钟爱的,属于旧日台湾仕绅家中的景观。

  花草作品:

  1971年《月下美人》(图5),68×75厘米。昙花是深受陈进青睐的题材,又称月下美人。陈进笔下的昙花,运用胶彩的特性,充分表达了她特有的气质。冷凝洁白的花瓣,仿佛染着一层月晕,墨染的叶片在夜色里摇曳,更是典雅浪漫,此画作在陈进的花卉作品中,实属精心之作。(朱匡杰)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陈进:台湾女画家中的典型代表-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