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

上一页
1/147页 共4394

笔墨清润意纵横——画说宾老

时间:2018/6/22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姚悦/安徽安庆


  绘画“衰年变法”成功且享大名者,独黄宾虹、齐白石。宾老一生壮游天台、武夷、雁荡、匡庐、峨嵋、阳朔等名山大川,得画稿堆积如山。据不完全统计,其数可逾万帧以上。宾老作画,勤奋立志,“非甚病不可一日懈怠”。对于祖国的山川美景,十分热爱,曾赞道:“中华大地,无山不美,无水不秀。”十岁师从李国柽、陈春帆学习绘画、篆刻。后年轻的黄宾虹,客居扬州,闻邑处画家郑珊(雪瑚)名,亦前往拜会,并行过弟子礼,郑见其颖悟好学,授六字诀“实处易、虚处难”。此六字看似简单,却是黄宾老一生奉行的画理“座右铭”!宾老所从学的另一位画家陈崇光,也对其绘画影响不小。宾老游历宽广,拜师访友间,得以饱览大量的历代名画真迹,并于宋元画迹多有临摹。对于时间,宾老从不虚度,每日除作画、读书,便是著述考证。闲时则抚琴、舞剑,以壮体魄。

  在绘画写生上,宾老亦有自己之独见,曾写到:“写生只能得山川之骨,欲得山川之气,还得闭目沉思,非领略其精神不可。余游雁荡过瓯江时,正值深秋,对景写生,虽得图甚多,也只是瓯江之骨耳。”宾老写生如此之勤,做人如此之谦,足令吾辈敬重。宾老认为临摹十分重要,而并非创作,但绝对是创作之必经路。曾曰:“我在学画时,先摹元画,以其用笔、用墨佳;次摹明画,以其结构平稳,不易入邪道;再摹唐画,使学能追古;最后临摹宋画,以其法备变化多。”宾老谈到了其学习古人绘画的经验和步骤,认为元画“用笔、用墨”佳;明画是求“结构平稳”;唐画以追古意;只有具备以上三项学画基础,最后再学宋画,方得变化万千之要领。从此段文字看得出,宾老对于学习古人绘画,是有精深独见的。由于先生通画理,勤临摹,广写生。故所出之识,亦当精论之见!为了让临摹古画者,能深悟临摹之道,便再次提出:“所应注意者,临摹之后,不能如蚕之吐丝成茧,束缚自身。”宾老所言,可喻精辟!宾老对于学习宋画,所获笔墨之多,是有感触的。先生常说:人们都以为我获益最多的是学董源;实则不然,我真正受益最大的是巨然,因巨然的笔墨内涵,较能融入我的画风。李唐、马夏我也学过。用功最多的是元画,高房山、黄大痴、黄鹤山樵的画,我七十五至八十间临得较多,感悟也最深。明画枯硬,唯沈石田可学耳!清季石溪笔墨,对宾老影响甚深。认为龚半千用笔沉厚,用墨有胜过明人之说,曾学习其法!更认为学画不能只靠古人,要造化自然,胸积丘壑,云烟便可自营。

  宾老在九十高龄时,眼睛患上了严重的白内障,对于作画,困难重重。然先生并不气馁,而更加笔耕不辍。画山水如此,画花卉,更能出神入化。浙江博物馆藏有宾老九十所作《芙蓉图》(见图),设色纸本,尺寸74.5×39厘米。画面清润可人,敷色静雅荡俗,笔致气骨劲健,点线水墨交融。色分五彩,苍浑灵动的笔墨,以及自然生机的构图,让人根本看不出,此图竟是出自耄耋大年九十老人所绘。在绘画“墨色”的实践中,宾老颇有自己的深解,认为“墨不碍色,色不碍墨,处处虚灵,非关涂泽。”是为箴言!但墨色的妙用,决不仅仅是“墨”和“色”,更重要是“水”和“气”。清学者张式在《画谭》有云:“墨法在用水,以墨为形,以水为气,气行形乃活矣。”宾老就是将“墨色、水气”融“形神”而出,故“笔致出彩,墨韵出境。”此帧花卉敷色,笔不碍墨,墨融色行,亦为内涵生动。

  宾老题句,颇入画理,乃云“以点染写花,含刚健于婀娜。癸己,宾虹年九十。”“癸己”应为1953年,时宾老已九十高龄,也可说正是患严重白内障的阶段,按王伯敏回忆,宾老应是摸纸画画。而这幅芙蓉图,居然还画得如此出彩,真让人钦佩。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笔墨清润意纵横——画说宾老-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