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木牙雕

上一页
1/41页 共1199

清代象牙与骨制朝珠 艺术工艺特色

时间:2018/7/27 文章来源:中国礼品网

  清代象牙、骨制朝珠有何艺术特色?

  答:清代官服实行披挂制,有许多相关的服饰,如朝珠和手串是服饰礼仪中必不可少的物品,在使用和制作上都必须符合制度。

  朝珠是清代王公大臣,内宫后妃,各级官员的公服必备之物,挂于颈上,垂饰于胸前的装饰品,也是显示地位高低的标志。每串朝珠有一百零八颗圆柱组成主串,另外三小串圆珠分饰于左右,叫纪念串,在中心位置上也有坠饰;后面有“背云”,是用来固定朝珠的。朝珠的材质有冬珠(珍珠)、青金石、珊瑚、宝石、密珀、水晶、翡翠等高档矿石材料,还有象牙、驼骨、鹿骨等矛骨材料。驼骨、鹿骨虽是骨头,制成珠饰后,档次并不低。其中用松花江、吉林所产的驼骨、鹿骨制成的朝珠也很名贵,是宫廷用品。从制作工艺上看,牙骨珠有梧桐弹(素珠)、凸刻、洞雕、双套、三套、“加花儿”等不同的名目,适合于不同身份的人员使用。

  梧桐弹,又称为素珠,系用特制刀具镟制而成,中部有透孔,表面极其光滑。虽为素珠(即表面没有雕工的珠子),但工艺要求很严格,108粒骨珠大小均匀,珠面光洁,颜色一致;特别是组串时要顾及每颗珠面的纹理,如表面纹理为“云遮月”,则要求一百零八颗珠子是都是“云遮月”纹理的。其中,以象牙珠作主串,饰红宝石为佛头者,叫“宝石牙”。以吉林鹿骨为珠,饰以珊瑚为佛头者,为“珊瑚骨”。以黑龙江驼骨为珠,称为“染骨”。

  凸刻,就是在象牙珠、骨珠的表面上刻出阳刻纹样,常用纹样有“坐龙”、“云龙”、“龙抱福寿”、“万福万寿”、“圆寿字”、“太师”、“万字不到头”、“什样锦”、“子孙万代”等12种。其中,刻有各种龙纹的珠子只能御用,也可赐赏给亲主、郡王、枢密大臣等;“万福万寿”、“太师”等纹饰的骨珠链是专门用来赏赐给立有大军功的旗人。

  洞雕,是将象牙珠、骨珠内部雕空(古代制作要求是:珠子的直径为二分五厘,镂空后外壳有一分五厘),并在外面镂刻有“古钱纹”、“万字不断”、“福寿连环”、“云龙”、“舞凤”、“舞狮”等纹样。以上珠饰纹样的结构均有一定的規格要求,无论是纹样的起承转合,还是龙凤狮的形象特征,都要一丝不苟地表现出来,而且细致之处,刻纹如游丝毫发,真是精细异常。

  双套、三套,是指镂空二层或三层的骨珠,外表再刻一层极浅的浮雕。

  加花,是在透雕的单层珠上加刻阳刻的花纹。如在“万字不断”纹上加刻圆寿字,别名“万寿”,加刻蝙蝠纹,别名“万福”。

  以上所述的牙骨朝珠在佩戴时要与朝服的面料质地相配套。“梧桐弹”朝珠配实地纱服装,“双套”、“三套”配亮纱服装,“洞雕”、“加花”配葛纱服装。由此可知,牙骨朝珠的佩戴大体上是夏季所用之物。

  朝珠刻制之精,艺人之辛苦,可由下列记载得之一二。“咸丰末季,如意馆有刻牙匠号董瞎子者,其人平南产,隶郑亲王瑞华府为包衣。文宗赐名‘三’,其本名已侠,以刻牙器名,由郑亲王献如意馆。每一器成,造办处总办郎中必用聚光镜细审之,始能辨其粗细。”

  “某年为文宗制作龙珠,康慈皇贵妃闻名,命制团凤珠。董以年老谢辞,谓一月能得二三珠。若全盘珠子制成,非数年不能竣工,恐珠未必成而人已物化矣。不听,强命之,年余,董瞎一目,又未半年两目皆失明,而所制珠仅竣十七粒。由催长王德印制十八子手串,欠一珠由王德印补充,及制成,德印制者与董无二,进呈御前,文帝以聚光镜窥之,则董制者每一羽毛或左右掀动,或上下翻,其细毛皆凸出,而德印制者,羽毛皆顺平,无上下翻掀状。文宗叹为‘鬼工’。”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清代象牙与骨制朝珠 艺术工艺特色-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