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木牙雕

上一页
1/41页 共1199

象牙雕刻沿革及明清特点鉴赏:蕴含七千年工艺的精雕瑰

时间:2017/11/1 文章来源:环球收藏网


象牙雕刻

  象牙从古至今都是我国人民喜爱的、推崇的吉祥物。象牙光泽柔和,细腻温润,是贵重的特种工艺品制作材料。中国象牙雕刻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清代中期陆续形成了荇干个相对集中的中心生产地,主要以广州、苏州、北京为代表。各个中心生产地之问既在题材和形式上保持着各地的风格特色,同时又互相渗透,在技术上有交流。在本文中杨伯达先生披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宫廷牙雕资料,从这些记载有助于藏家们了解相关地方牙雕的情况。

  牙雕沿革

  最早的象牙雕刻遗物是于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象牙阴刻双乌朝阳饰件、象牙雕圆形器和象牙雕鸟首饰器等(浙江省文管会、浙江省博物馆《河姆渡遗址第一期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87年1期)。这标志此时南北各地先民已掌握了定的造型技术,并能够表达自己的美感意识。

  牙骨雕刻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各自不同的发展前景。考古资料证明,牙雕远远优越于骨雕,二者向两极分化,分道扬镳。殷墟出土的牙雕制品以妇好墓出土的三件象牙把杯最为精美。一对夔鋬杯,通体雕刻花纹四段并镶以绿松石片。此外,还有牙梳、牙筒等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墟妇好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说明商代牙雕已初具规模,我国古代牙雕史上的第一个高潮便形成于彼时。至今为止,尚未出土过精美的西周牙雕。洛阳市中州路2415号东周墓出土的一把佩剑牙鞘用整块象牙雕成,饰有极细的蟠螭纹,是东周时期的牙雕精品(殷玮璋《商周骨牙器》,《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pp.449—450,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

  由于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变化,黄河、长江流域的野象南迁,象牙来源主要依靠西南地区或从海外进口,于是象牙成为价格高昂的珍贵材料,犀、象、金、玉并称,由帝王垄断独享。春秋时代,“孔子佩象环五寸而綦组绶”(《礼记·玉藻第十三》,见《十三经注疏·礼记正义》,p254,总D1482,中华书局,1979年影印本),战国时代,“孟尝君出行国,至楚,献象床……象床之直千金”(西汉·刘向集录《战国策》,卷十,齐(策)三:“孟尝君出行国至楚”。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5月版,上册,p385),汉制,“天子…冬 则……以象牙为火笼,笼上皆散华文”(晋-葛洪集《西京杂记》,卷一,p1。汲古阁本,无刊印年代,与宋-李庸《洛阳名园记》合订),后赵石季龙做象牙扇(晋·陆翙《邺中记》,《四库全书》,史部,载记类):南朝时以象牙做笔管,并镂人物、花鸟、诗词(参见刘万航《象牙工艺》,《故宫月刊》,二十,p119),唐代牙雕有笏、簪导(《日唐书》卷四十五,志第二十五,《舆服》,中华书局,1975年5月版,p1931:《新唐书》卷二十四,志第十四,《车服》,中华书局,1975年2月版,p520),日本正倉院收藏的唐代牙雕有:棋子、琴拨、牙笏、刀柄、尺、律管等,有的尚加雕镂茜色,如北倉庋藏的“红牙拨镂尺”、“绿牙拨镂尺”(日本奈良国立博物馆《1984年第36回正倉院展》,彩图9)十分精美。宋代牙雕工艺有了较大进展,雕成二重象牙球,皆可转动,称为“鬼功球”,可能是宋内府文思院所制(明·曹昭撰、王佐补《新增格古要论》,《珍宝论》,卷之六,p10“鬼功球”。北京,中国书店,1987年)。而欣赏性的、偶像性的牙雕则于明代方迟迟出现,早于明代者尚未得见。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象牙雕刻沿革及明清特点鉴赏:蕴含七千年工艺的精雕瑰-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