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逢鱼票忆当年

时间:2019/6/22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林长华/福建漳州


  “老林,这是咱东山岛几十年前的鱼票,您还记得吧。”不久前,年逾古稀的好友阿平兄递过来3张1982年东山县水产公司印发的鱼票,让笔者“赏鲜”。

  手持鱼票忆当年,往事浮想联翩。改革开放前,不要说平时,即便是逢年过节,一两斤普通的冻鱼也得按人口凭票定量供应。甚至改革初期的1982年春节,冻鱼仍须凭票定量供应。我在这一年春节前的日记中曾写道:“每人供应冻鱼1市斤。”而分配的几乎是冰冻吧浪鱼或带鱼。不仅如此,人们还得冒着瑟瑟寒风,手攥鱼票争先恐后去排队,有时要排队挨冻一个多钟头才能买到。渔岛百姓盼吃鱼,真叫人感到新奇。

  事实确是如此,记得我15岁那年除夕,20多里外有个生产队集体鱼塘要捉鱼,老爸打听到消息,连忙叫我骑上自行车,去找他的好友(生产队长)求买几条淡水鱼,家里人盼候着我的佳音,有的磨刀,有的洗锅,准备烹鱼。领着重要任务的我,高兴地哼唱着革命歌曲,奔驰在乡间小路上,不料袋中大鱼挣扎滚动,我一时刹车不稳,连人带车掉进路边小水塘。人受点风寒不要紧,最糟糕的是几条鱼竟溜之大吉。当晚全家人围着炭炉直叹气,显然对我没把“食事”办实感到失望。

  “改革开放初期,在全国有名的渔业生产重点县东山县,老百姓吃鱼仍要凭票供应,的确让今天的年轻人感到天方夜谭。”阿平兄抽着香烟,感慨万千地说。在温饱问题困扰着生活的年代,海岛人奢望吃鱼,也见奇不怪。

  计划经济年代,渔业生产与商品流通没能对接好,制约着人们卖鱼与吃鱼。1974年,笔者到浙江省舟山协助渔业电台工作。出发前,家里人千叮万嘱,要我过年回家时设法买些鱼回来。那时提倡搞“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我和同伴像当年部队行军似的,每人带上一个大背包和日常用品,千里之行,无不感到添个累赘。那时我住在一个叫嵊山的小渔岛,当地水产资源丰富,但因交通不便,销路不畅,每个渔家都积存成堆的鱼干。鳗鱼干、墨鱼干售价仅每公斤两元左右。我回家时便把买来的十多公斤鱼干卷入背包,千里迢迢带回家。回到家,我像立了大功似的,受到全家人的隆重欢迎,这一年的年夜饭也显得格外丰盛。

  如今,多数家庭的电冰箱逐渐在扩容,海鲜塞得满满,没有什么想尝而尝不到的鱼。今年除夕,年夜饭的餐桌上有一盘清蒸大鱿鱼,我正要动筷,孩子见状做了个暂停的手势,把我喝住:“爸,鱿鱼胆固醇含量高,您就住手吧!”另有一盘红烧石斑鱼,仅吃了一半多点,孩子端着要往泔水桶倒,我委实感到可惜。孩子说:“爸,现在是天天有余(鱼)了,残羹剩菜不吃为好。”

  是啊,今非昔比,老百姓传统观念中的“年鱼”越游越“远”了!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重逢鱼票忆当年-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