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上一页
1/175页 共5206

英雄战舰上的无线电处印章收藏始末

时间:2019/6/10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李笙清/湖北武汉


民国纪念邮票上的萨师俊

  中山舰,原名永丰舰,尽管只是一艘排水量仅有780吨、钢木结构的小型炮舰,但它却是以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代名舰,身上沐浴着历史的荣光。

 

“中山军舰无线电处”印章

 

老照片上的“中山舰”

 

《孙中山先生在中山舰上》老照片

 

“中山军舰”牌

  自1913年从日本三菱长崎造船所完工回国起,中山舰曾经历过“护国讨袁运动”“护法运动”“东征平叛”“孙中山广州蒙难事件”“中山舰事件”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洗礼,立下了赫赫战功。

  1938年10月,中山舰在“武汉会战”尾期于长江武汉江夏金口水域被日机炸沉,舰长萨师俊、副舰长张天宏等25名官兵壮烈殉国,另有20余人负伤。

  1997年1月,中山舰被整体打捞出水,随之出水包括舰载设施、武器装备、铭牌标志和生活用品在内的各类文物5000余件,连同后来被整体修复的中山舰舰体,被武汉市中山舰博物馆收藏展示,成为对国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在中山舰出水文物中,有一件“中山军舰无线电处”印章非常独特,惹人注目。它是在中山舰无线电报房与舰尾楼之间被发现的。一同被发现的还有一些中山舰电报稿纸。

  该印章材质为木质,呈长方形,长70、宽35厘米,外有边框。印面自右至左分两行竖行雕刻“中山军舰无线电处”八个阳文繁体字。字体端整,遒劲厚实。

  中山舰作为游动在水上的海军舰只,主要依靠发电报来保持其与外部的通讯联络,而“中山军舰无线电处”则具体负责将各种信息、指令编成电报码发送外部,同时将接收的电报译出报告舰长。

  由于年代久远,从目前已破译的“中山军舰无线电处”发出的352份中山舰电报稿内容来看,绝大部分为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至1937年7月期间,中山舰遵照国民政府海务部“近来外侮日亟,江海防备日益重要”令,加强日常巡防及对外国军舰的调查等,其中针对日舰活动记载较为详细,61份调查报告中就有19份与日本海军舰队在华活动有关。

  不少文字记载和调查报告所涉及的外籍舰船除英、法、美等外国舰只外,更多的是日本旗舰“川内”号、巡洋舰“龙田”号、“长良”号、“神通”号及驱逐舰“汕风”号等,可见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早已处心积虑。

  而对日军的战略野心,中国海军方面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比如中山舰在执行正常巡视江面任务时,时刻监视在华日舰,密切注意日军侵华动向,频繁发送电报,及时向国民政府当局报告,同时做好抗战准备。

  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山舰等49艘军舰被国民政府调入长江内,大部分被日军飞机和军舰舰炮击沉。为阻挡日舰进攻,部分军舰自沉于江阴、马当等长江要塞以堵塞航道。

  随着上海、南京相继沦陷,武汉会战爆发,中山舰奉命投入“武汉保卫战”,主要担负湖北嘉鱼、新堤至江夏金口长江沿线的警戒及运输任务,当时为补充长江要塞抵御火力,中山舰的主炮和副炮被拆下安装于要塞之中。

  1938年10月24日下午,中山舰在金口江面遭到6架日机的轮番轰炸,中山舰喋血长江,壮烈殉国。

  因为年代久远及长时间被江水浸泡,这件“中山军舰无线电处”印章上已出现一道道深深的裂纹,边缘已有些磨损,但字迹仍清晰可辨,字缝间还未褪去的红色印泥上,仿佛还显影着烽火岁月中一代英雄战舰不屈不挠与敌抗争的英雄壮举,令人肃然起敬。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英雄战舰上的无线电处印章收藏始末-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