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上一页
1/175页 共5206

管中窥豹话净瓶

时间:2018/3/23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许满贵/河南邓州


图1 莫高窟443窟高僧禅修图及其净瓶细部

  佛学博大精深,鉴赏僧人饮水器具净瓶,窥见一斑,可见“全豹”。梁陶弘景《授陆敬游十赉文》:“賚(lài)尔鍮(tōu)石澡罐,手巾为副,可以登斋朝拜,出入盥漱。”这里所谓的“澡罐”,就是指的净瓶。

图2 洛阳龙门唐神会墓出土铜净瓶

图3 定窑白釉刻花莲瓣纹龙首净瓶

  净瓶,指以陶或金属等制造,是古代大乘比丘经常随身携带的十八物之一。净瓶细颈粗腹,粗腹容量鼓大以盛水、供饮用、洗濯,细颈防浮尘虫蚊入内而护净。又称“水瓶”“澡瓶”。渊源净瓶,可追溯佛到法初传时代。唐法琳《辩证论》:“僧祗等律云,应法澡灌咽细腹粗护净,便易生善长道,最为要用,是以为佛所叹制。”以净瓶作为饮水器具,主要还是为了生善长道。唐译经僧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凡水分净、触,瓶有二枚。净者咸用瓦瓷,触者任兼铜铁,净拟非时饮用,触乃便利所须。净则净手方持,必须安着净处,触乃触手随执,可于触处置之。唯斯净瓶及新净器所盛之水,非时合饮。余器盛者,名为时水。中前受饮,即是无愆。若子午后饮,便有过。”可知瓶有净、触之分。按佛教有午后不食的戒律,午后即是非时,净瓶之水可以过午而饮,触瓶之水只能在午前饮用。莫高窟443窟藏经洞曾出有一纸本高僧禅修图(图1),画中如实记录僧人禅定时随身所带之物如念珠、挂包及净水瓶。净瓶或有多种类型,主要有双口与单口之分,其形制为锥形长颈,细口朝上,颈中部有尖扁轮状平台,鼓肩,腹部为圆鼓状或鼓肩向下内直收到底,肩旁有另一大口,呈瓶口状,上大下小,有直接以合页扣带盖者,也有未见合页扣的无盖者。

  1983年12月,洛阳龙门西山北麓,原唐宝应寺旧址神会墓出土铜净瓶(图2),通高33.2厘米,由瓶身和瓶盖两部分组成。瓶身侈口、长束颈、垂肩、高柱顶盖。肩部有流,流上有盖,椭圆形深腹,下腹收敛,平底。最大径存腹上部,圈足底微外撇,间腹之间有一葫芦形短流,流口有用合页相连可以开启的盖。瓶盖为长管覆盆式,以子母口与瓶身扣合。据《神会和尚身塔铭》载“永泰元年岁次乙巳十一月戊子十五日壬申入塔”。唐代宗永泰元年,即公元765年。该器系科学发掘,时间准确,制作精细,出于唐禅宗七祖神会墓中,为唐代典型器物,是研究唐代佛教禅宗史的重要实物资料。无独有偶,邓州市龙兴寺大悲院舍利塔地宫也曾出土铜瓶1件。该净瓶放置在石函上,通高28厘米,其上有盖,用合页穿连,扣合严密。这件铜净瓶其形制与神会和尚身塔塔基出土的铜净瓶形制相类,可断定是唐代留存传承的遗物。

  唐高僧皎然《大云寺逸公写真赞》论高僧禅修时:“渊情洞识,眉睫斯备,欲发何言,正思何事。一床独坐,道具长随,瓶执堪泻,珠传似移。清风拂素,若整威仪。”可见净瓶和念珠等物一样,都是僧人禅修时长随必备之具,唐译经僧义净在《受用三水要行法》中又云“净瓶须是瓦,非铜澡罐。由其瓶内有铜青不净不得灰揩故……然五天之地,五将铜瓶为净瓶者,一为垢生带触,二为铜腥损人。”若以铜铁类材质制作净瓶,则瓶内易生垢出锈,而这种细长颈的器物不可能予以从内擦拭,所以当时僧人所用的净瓶,都以瓷器为主。如在1969年河北定县净众院塔基出土白釉刻花莲瓣纹龙首净瓶(图3),高60.5厘米,小口长颈,胎质白腻,器身一侧塑龙首流,头高昂,颈粗短,前额突耸,双角并合后折上扬,造型巍峨挺拔。定窑产品以中小型器物为主,大器少见。形体高大,造型精美,装饰华丽,为难得的珍品。至道元年(995)施入塔基。静志寺静众院两地宫所藏净瓶都为定窑白瓷,只有1件为铜净瓶。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管中窥豹话净瓶-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