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的古代彩漆镜

时间:2017/5/3 文章来源:华夏收藏网
  在现存数以万计的中国古代铜镜中,有数十面彩漆镜。彩漆镜又叫漆绘镜、漆衣镜、漆背镜、彩绘镜,是用彩色油漆,在铜镜背面绘制各种图案纹饰的镜子。这些镜子绚丽多彩,精美非常,况且,“物以希为贵”,因而,受到人们的注目和珍重。

  一、流行的年代

  彩漆镜流行的年代,为战国早期至西汉晚期(前475——8),前后约五百年。考古发现时代最早的彩漆镜,是战国早期的。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河南省文物工作队在河南信阳长台关发掘了两座战国早期墓,出土了四件非常精美的彩漆镜。1987年,湖北省荆沙铁路考古队,在湖北荆门包山一号和二号战国墓中,发掘出彩漆镜三件。经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考证,二号墓下葬的绝对年代,为公元前316 年。一号墓的年代,比二号墓还要早些。这两墓属战国早、中期。1986年,湖北省江陵雨台山10号墓、1987年湖北省江陵刘家湾99号墓、1987年6月湖南省慈利县石板村36号墓、1992年湖北省老河口安岗2号墓、1992 年6月湖南省长沙市马益顺巷1号墓、1952年湖南省长沙市斗笠坡1号墓等战国中晚期墓中,均出土了彩漆镜。

  西汉墓中,也有少量彩漆镜出土。最著名的有1963 年9月陕西西安红庙坡村西汉墓出土的彩绘人物车马镜,1983年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的三面彩绘人物画像镜。

  战国和西汉是中国漆工艺史上的巅峰时代,漆工艺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人死后,都要用大量的漆器随葬。漆工艺在当时好比是一种普照的光,给各种器物抹上鲜艳的颜色,披上美丽的外衣。青铜镜虽然能铸造出精致的纹饰,但它只能以线型的凸凹、明暗及宽窄作为表现手段,颜色暗淡、单一。人们从爱美的角度出发,用彩漆给青铜镜绘画,装饰打扮,彩绘后的青铜镜,色彩绚丽非常,纹饰更加精美,诗情画意,给人以美的享受。

  彩漆镜是中国漆工艺巅峰时代的产物。

  二、流行的地域

  考古发现的战国彩漆镜,都出土于湖北、河南、湖南三省的楚墓之中。河北、河南、湖南均是楚国的属地,因此,彩漆镜可以说是楚国的特产,这与当时楚国漆工艺高度发达、漆器普遍使用有密切关系。传世的旧中国彩漆镜,目前已知的,有一面四禽纹镜,传说此镜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出土于河南省洛阳市金村,这里不是楚地,即便如此,仍然不能排除它是一面楚镜,因为有许多楚镜远销外地。如作为标准楚镜的山字镜,不仅在楚国本地流行,而且远销到陕西、广东、广西、四川等地,并且在阿尔泰山西麓、鸟拉干河巴泽雷克等地方,均有出土。

  三、彩漆镜的制造

  彩漆镜是金工和漆工相结合的工艺品。金工制其胎,漆工髹漆其表。既是青铜器,又是漆器。

  彩漆镜的制造过程,大体是:

  (一)先铸铜素镜

  背面除小钮外,不铸任何纹饰,尽量扩大其可绘画的面积。

  (二)调制各种色漆

  深色漆直接在漆液中加进颜料即可以制成。如丹漆,就是在漆液中加进丹砂制成的朱色漆。但是,浅色、淡色必须用油。因为从漆树上采割的漆液是乳白色的,接触空气后,逐渐变为紫红色,最终变为光亮的黑色漆膜,所谓“白似雪,红似血,黑似铁”·《髹饰录》杨明注:“漆之为体,其色黑”。“黑唯宜漆色,而白唯非油则无应矣”。“如天蓝、雪白、桃红则漆所不相应也。古人画饰多用油”。凡淡色必须用油调制,一般是在桐油中,加进浅色、淡色颜料制成的,称之为“油漆”。

  (三)在铜镜背面作画

  作画的工具是毛笔。但漆画之笔与油画之笔是不同的。漆画之笔,须用富有弹力的毛笔,这是因为漆液粘稠,不易展开的缘故。如今天漆画所用的笔,是特制的弹力大的山猫笔、鼠毛笔等;而油画的笔,则国画用的狼毫、紫毫笔亦可用。

  古代称油漆绘画为“油画”。《后汉书·舆服志》记载:“大贵人、贵人、公主、王妃、封君油画车并车。”车并车是古代贵妇人坐的高级轿车,车箱上有用油漆绘的图画和纹饰,故叫“油画车并车”。所以,用油漆在铜镜上绘的画,也应该叫“油画”。这种中国油画,和始于古希腊、17世纪传入中国的西洋油画,有很多相似之处。如都是用油调颜料作画,颜色有较强的遮盖力。但是,中国古代铜镜上的油画,和西洋油画毕竟有不同的地方。如西洋油画用的油,是亚麻仁油、核桃油、罂粟油等,而我国铜镜上的油漆画,是用我国特产的干性植物油——桐油。

  (四)将画好了的铜镜,放进特制的荫室中,使其阴干。

  以上就是战国彩漆镜制造的大致过程。在这种铜镜作坊里,既有金工,又有漆工,是综合性作坊。

  我们发现,有少数彩漆镜,是在普通的常见的铸纹镜上,添加油漆纹饰。在这种彩漆镜作坊里,只需从市场上成批购买现成的铜镜,进行彩绘就行了。

  四、种类及其代表性作品

  战国彩漆镜大致可分为四大类:凤纹镜、云纹镜、方格纹镜和蟠螭纹镜。

  (一)凤纹镜

  凤纹镜是战国彩漆镜中数量最多的一种,种类繁多,有二凤镜、三凤镜、四凤镜;有方镜、圆镜;有平面镜、镂空镜;有一般彩绘镜和铸纹彩绘镜。凤纹镜数量多的原因,是与楚民族爱凤尊凤的心理有关。《史记·楚世家》记载,楚人是祝融的后裔。古代文献又记载,祝融是凤鸟的化身。《白虎通·五行篇》:“祝融者,其精为鸟,离为鸾”。鸾也就是凤。凤是楚先民的图腾;楚民族的象征。

  凤是神奇而又美丽的鸟,楚人认为,它能为人类带来光明,降临祥瑞;它的出现,预兆着天下太平,人们能生活得更加美满幸福。以凤鸟作为彩绘镜的主题纹饰,有“凤鸟呈祥”的寓意。

  凤纹镜的代表性作品,有河南信阳二号楚墓的三凤镜。镜圆形,径12.4厘米,厚0.1厘米。桥形钮。背绘朱漆为地,再用黑、银灰、黄三色彩绘出挺胸回首,阔步向前,气宇轩昂的三只凤鸟。凤鸟有与孔雀一样美丽的羽毛,长长的凤尾向上和向下分卷。整个凤鸟图案婉转翩翻,姿态妩媚动人。

  湖北荆门包山一号楚墓出土的四凤镜,为圆形,桥钮。径19.7厘米。镜背用红、黄、金三色彩绘两组凤鸟图案,每组图案由一凤一凰间以卷云纹构成。凤喙圆钝,矮冠垂缨。凰只露头颈,喙光钩,无冠无缨。凤凰羽毛华丽,姿态婉曲秀丽,风采动人。 透雕四凤纹方镜。湖北省荆门包山二号楚墓出土,边长11.1厘米,厚0.25厘米。桥形钮,柿蒂纹钮座。镜背铸镂空的四凤纹。以红漆绘凤首,黄漆绘凤羽,边沿绘黄红相间的勾连云纹。

  (二)云纹镜

  云纹镜也是彩绘镜的主要品种。

  南国楚地,大江浩瀚,湖泊星罗棋布,云蒸霞蔚。这种自然景色成为了楚国铜镜绘画大师的艺术泉源。

  河南省信阳一号楚墓出土两件彩绘云纹镜。两镜为圆形。纹饰相同:红漆为地,以黑、银两色,绘对称的云纹图案。云纹粗大卷曲,给人以动感和神秘感。

  河南省信阳二号楚墓出土的彩绘云纹镜,径13.8厘米,厚 0.2厘米。桥形钮。背铸阴弦纹两周,绘有朱色流动的粗大云纹。云纹有极强烈的动感,给人以风起云涌、气势磅礴之感,这容易使人联想到“大风起兮云飞扬” 的著名诗句。此镜画面虽然简洁,意境却非常深远,有繁华画面达不到的艺术效果。

  (三)方格纹镜

  方格纹镜均为正方形。

  1986年湖北江陵雨台山10号楚墓出土一件。边长8.4厘米,桥形钮,在黑漆地上,用红色和黄色漆绘方格纹和卷云纹,四周边环绘红色带纹。

  1987年湖北省江陵刘家湾楚墓出土一件。边长10.5厘米,厚0.15厘米。菱形小钮,镜背以黑漆为地,红漆绘方格纹。方格纹内,绘金色云纹和圆圈纹。

  1992年湖南省慈利石板村36号楚墓出土一件。镜背以黑漆为地,朱漆绘方格纹。

  1992年6月,湖南省长沙市马顺益巷1号楚墓出土一件。小十字钮,镜缘斜平,边长8厘米,厚0.1厘米。背朱漆绘方格纹,方格纹内绘圆圈纹。

  (四)蟠螭纹镜

  目前只发现一面,是1987年湖北荆门包山2号楚墓出土的。圆形,背铸镂空的四个蟠螭形图案,绘黑漆。

  汉代彩漆镜只有人物画像镜一种。

  1963年9月,陕西省西安市西北部红庙坡,出土一面西汉彩绘车马人物镜。镜圆形,三弦钮。径28厘米。该镜先以白色油漆打底,在荫室阴干后,再在上面作画。钮座绘朱红色,镜缘十六连弧绘草绿色,绿色弦纹两周将画面分为内外两区:内区以淡绿色为地,绘草绿色云气纹,间以红色花卉。外区为主区,以红色为地,用白色、绿色、黑色彩绘人物、车马以及树林等自然景像。内容主要为出行、狩猎等。此镜内容丰富,绘画精美,较之同时期的帛画,毫无逊色。它不仅是实用品,而且是名贵的艺术品。

  1983年广州象岗南越王墓,出土三面彩绘人物画像镜。最大的一面,直径达41厘米,是现存最大的彩漆镜。画面分为内外区,内区绘卷云纹,外区绘人物四组,其中一组为斗剑场面,其它各组,因锈层所盖,只有局部可见。

  另外两面彩漆镜,直径分别为34.8厘米和28厘米,也是现存最大的彩漆镜之一。这两面彩漆镜,铸工、绘画均极精致,惜彩绘画面被包裹的丝绸与锈层所覆盖,不易剔除,只隐约可见彩绘的云纹、花蕾纹等图案。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绚丽的古代彩漆镜-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