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器

上一页
1/80页 共2358

铜镜中的观音形象

时间:2019/7/26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徐星媛、尹钊、孙硕飞/江苏


图1 明宣德十年鎏金铜南海观音坐像

  观音菩萨传入中国大约是在魏晋时期,她是随着魏晋时期净土宗的盛行而日益深入人心的。净土宗的信仰,正是西方的极乐世界。魏晋时期社会的动乱,是造成这种信仰盛行的社会现实根源。哀鸿遍野、苦难深重的动乱社会,更促使人们信崇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在印度佛教庞大的佛菩萨王国里,中国民众很快选择了观音菩萨,原因无他,就是因为广大民众祈望有一位救民于水火、解民于倒悬的救世主。

图3 明代准提咒文镜(拓片)

图2 明代何朝宗白釉渡海观音立像

图4 元代大德元年观音镜(拓片)

图6 元代佛像镜

图5 宋代观音手柄镜

  中国佛教对观音的改造,突出地表现在编造观音菩萨新的身世,这就是广泛流传的观音为妙善公主说。印度的男观音变成了西域兴林国妙庄王的三公主。这种女观音身世说,最早见于宋代朱弁《曲洧旧闻》。其后,宋末元初的管道升著《观世音菩萨传略》成为完整的传记。以此为蓝本,还陆续出现了《香山宝卷》《南海观音全传》《观音得道》等一大批观音故事书。这些观音故事的广泛流传,深入人心,致使中国化的女观音菩萨,完全取代了印度佛典中的“正宗”的男观音菩萨。

  观音菩萨可显化为多种宝相,依据观音菩萨随意显化这一特点,观音菩萨传入中国后,在中国各佛教宗派和中国民间又各供奉着各种观音,如密宗所传为六观音,天台宗所传也为六观音,中国民间则盛传三十三观音等。

  中国民间流传的三十三观音,多是唐以后逐渐定型流传至今的。三十三观音的形象,则是中国古代画家依据流传故事而精心创作的。

  观音变化形象之多,在佛教圣众中可以说是独一无二,这一现象本身也就是观音菩萨最受万民百姓崇信的证明。即是说,是因为万民百姓最崇敬观音菩萨,相信观音菩萨,万民百姓才创造了这样众多的观音形象(图1、2)。

  其实,中国的观音信仰可以划分为三大体系。其一是汉传佛教的观音信仰体系,主要流传于汉族地区,它归属于正统的中国佛教范畴,是印度大乘佛教中的显教与中国文化对话的产物,保持了更多印度大乘佛教显教的成分;其二是藏传佛教的观音信仰体系,主要流传于藏蒙及山西、四川、北京等广大汉族地区,它归属于正统的藏传佛教范畴,是印度大乘佛教中的密教同中国西藏地区的文化对话的产物,以印度大乘密教的成分为主体;其三就是中国民间的观音信仰体系,主要流传于汉族的广大民间地区,它归属于中国的民间宗教信仰体系,是印度大乘佛教文化与中国儒家文化和道教文化对话的结果。在这种观音信仰体系中,中国文化对印度佛教文化进行了彻底的改造,成为一种以中国文化为主体的观音信仰体系。在中国民间信仰的领域里,儒道文化同印度佛教文化在观音信仰方面的对话是通过不同于正统佛教领域的许多不同方式来进行的。中国儒教文化侧重于伦理思想方面,基本方式是补充印度佛教文化在这一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孝道、子嗣、长寿和仁善观念等方面;而中国道教文化则侧重于神灵体系方面,基本方式是修改印度佛教文化在这一方面的固有说法,主要表现在观音身世、所处境界、在神团中的地位以及观音的心境和神通等方面;这两种不同的方式主要是由于中国儒道文化的不同特征而决定的。儒教文化是以伦理教化为其主要特色的一种文化体系;而道教文化则长于融摄和创造丰富多彩的神灵信仰体系。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自汉代以来在中国民间广泛流传,对中国人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道教善于改造吸收各种神灵信仰并通过或隐或显的方式将其纳入自己的神灵体系之内,从而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神灵崇拜现象。在中国民间,无论是印度佛教还是中国道教,其原有的纷繁复杂的神灵已失去了严格的宗教义理与宗教规范的制约,为我所用的原则同大胆无束的精神结合在一起。在这一对话过程中,观音在神格上主要发生了以下五个方面的改变:首先,从观音早期的身世来看,印度佛教认为,观音是远古时代的一佛,名叫正法明如来,投身人世救苦救难。受道教的影响与启发,中国民间无视印度正统佛教经典的权威说法,另外为观音立了一个身世,最著名的是妙善公主的传说。民间关于观音的身世还有一种说法,即把观音说成是尹喜所变,而尹喜是老子的弟子,这样一来,观音也便成了老子的再传弟子。受道教和民间宗教的影响,中国民间还有将观音视为元始天尊和无生老母之化身的。

  其次,从观音所处的境界来看。印度佛教认为,观音是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协侍,协助阿弥陀佛演说妙法,接引众生。可是,在民间,受中国传统神话和道教的影响,印度正统佛教的说法发生了变化。在这里,观音被视为天界中的神。而天界之主为玉皇大帝,于是,观音便成为玉皇大帝手下的一员。

  第三,从观音在神团体系中的地位来看。印度正统佛教虽然认为菩萨均处在十界中四圣界(即佛、菩萨、缘觉、声闻)的第二位,但他们并不受佛的控制与摆布,而只是把佛当作导师一样去尊敬,去效法。关于各菩萨之间的关系,正规佛教认为他们之间也无相互制约的关系,无神权大小的区别。民间信仰受中国封建专制社会及道教神团体系的影响,把观音置于等级森严的神阶制下,于是向上观音要受玉皇大帝、如来佛甚至太上老君的管束,向下观音又可支配各类鬼怪神卒。

  第四,从观音所具备的心境、品格方面来看。印度正统佛教认为,观音菩萨的所有救世行为均建立在般若智慧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观音已经证得至高无上的圣智,洞见宇宙实相,他对一切均无有执著,心地清净,一尘不染,处在一个极其高妙的精神境界中。在这一过程中,观音呈现出无尽的慈悲情怀,慈悲是佛道之根本。而在中国民间,观音的品格已完全世俗化了。除了神通广大之外,如在《西游记》中,观音在心境上已与一般世俗人没有什么两样,而这与正规佛教关于观音菩萨悲智双运的理论是截然相反的。

  第五,从观音的神通来看。根据印度正统佛教经典记述,观音菩萨修成正果之后,呈现出慈悲与智慧的统一。

  民间受道教求签问卦传统的影响,在把观音拉入道教神灵体系的同时,还将预测吉凶的职能赋予观音。当然,观音具备非凡神通,对于预测吉凶之类的事情自然不在话下。但印度正统佛教认为,众生命运的好坏全由自己的善恶之业决定,也就是说,命运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因此,佛教反对在命运问题上的各种无知和侥幸心理,不提倡预测未来吉凶祸福,反对道教的求签问卦等占卜活动。可在中国民间信仰中,佛教的这些原则已失去了约束之力,受道教卜卦习惯的影响,中国民间逐渐把观音塑造成一位预卜未来、指点迷津的大神仙,形成了解疑释惑型观音信仰形态。

  出于对观音的信仰,观音形象就在书画、瓷器、铜镜、花钱、铜器中大量出现。

  如图3是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明代准提咒文镜(拓片),两面饰纹,镜背内区饰莲花宝座及背向之千手观音,外区饰铭文周。镜面饰梵文咒语周。素缘。

  如图4是元代大德元年观音镜(拓片)。镜背正中一高浮雕之观音,观音足踏龙头立于波涛之上,观音左侧有一行直书铭文“大德元年”,窄边。

  如图5是宋代观音手柄镜,八瓣葵花形,有柄。

  如图6是元代佛像镜,圆形,无钮,整体纹饰为端坐于莲花之上的千手千眼观音,保存完好。

  观音文化在中国流传甚广,是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中不可缺少的板块,它经过漫长的历史沉淀和滋养,将佛教、道教、儒教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国古人的智慧和世界文化的交融。因此,在铜镜中经常出现就不足为奇了,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铜镜中的观音形象-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