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陶艺

上一页
1/71页 共2087

讨喜的陶瓷哨子 形象逼真浑朴小巧

时间:2019/12/1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作者:魏传来

  

  古代陶瓷玩具是古陶瓷收藏的一个重要门类,也是古陶瓷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于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文化、民俗、艺术,有着重要的资料价值。

  宋、金是淄博窑陶瓷玩具生产的繁荣时期,淄博磁村、巩家坞、颜神店、坡地各窑口普遍烧制,各类玩具造型稚拙敦厚、和谐简练。品种繁多,式样纷呈。

  其中很有特色的,是玩具上具有的口哨功能。

  声音是人类接触到的第一个事物,无论是先天在母体,还是出生后,声音都是我们最早接触到的。人生都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欢快的童年离不开声音的陪伴,离不开那些可以发出声音的玩具,陶瓷哨子就是其中之一。

  陶瓷玩具哨子的历史相当悠久,西安半坡新石器时代出土的单孔陶埙应该就是哨子的鼻祖,已经有7000多年的历史。



  图1 淄博窑古代哨子玩具

  淄博窑陶瓷哨子玩具在造型上有橄榄形、兽面形、鬼脸形、鱼鸟形等,个个形象逼真,浑朴小巧、洗炼大方。(图1)

  宋金时期淄博各窑陶瓷哨子玩具形制不大,尺寸多在5—10厘米长之间。有手工捏制的,也有模制的。其装饰艺术的突出特点是单色釉为主,青釉、酱釉最多,黑釉白花次之。



  图2 黑地白花靴哨

  有意思的是,用鞋靴造型作的哨子玩具(图2、3),说明我国古代也有“鞋靴崇拜”。这要源于一个美丽的历史故事。



  图3 黑釉靴哨

  据《庄子·异苑》记载:相传在春秋时代,晋公子重耳曾因宫廷内乱流亡在外,大臣介之推一直跟随着他,辅佐他。有一次,流亡途中无食,饥饿难忍,介子推便割下自己大腿的肉,煮汤让重耳喝了,重耳很感动。十九年后,重耳返国,当了国君,并称霸诸侯,号称晋文公。重耳开始对有功之臣大行封赏,而介之推却功成身退,带着老母亲跑到绵山隐藏起来。晋文公派人去找他,请他出来做官,介之推就是不肯出山,无奈,晋文公下令放火烧山,想用这个办法逼他们母子出山。没想到介子推倔强如斯,还是不肯出来。最后发现介子推和母亲一起抱着一棵大树被烧死了,仅剩下了介子推的一只鞋。他悲痛万分地拣起了这只鞋。并让人砍下此树,做了一双木屐。当穿上木屐时,让嗒嗒作响的木屐之声时时提醒自己,不要忘恩,不再做错事。并常常低头望着木屐哀叹:“悲乎,足下!”

  这便是“足下”一称的由来。后来,这“足下”一词就由追忆友人、缅怀友人变成对友人的敬称了。

  我们再从这些陶瓷哨子的声响功能看,淄博窑陶瓷工匠们已成功地将陶瓷工艺造型和声学原理进行了完美的结合。

  如一孔口哨,只是在端部留一小孔,里面中空,然后放在嘴边吹,哨子就发声了,声音尖利悠长。另一种就是两孔的哨子:一个孔用来送气,另一孔则用来发声,送气孔小而直,发声孔较大,送气孔和发声孔不在同一平面,里面有一定的气流回旋的空间。这种哨子气流充足,声音清脆。再一种就是可以给里面注水的瓷哨,同样是两个孔,但是发声孔下端变得较大,里面能够容纳较多的水,从送气孔一吹,吹动发声孔下面的水,水的波动就会改变气流的方向而影响发声。这种哨子发出的声音一般变化较多,相对动听悦耳。还有的在哨子发声孔里面装入一个固体的小豆大小的陶粒,用嘴一吹陶粒在里面旋转,哨子的声音就更大了,而且随着吹者送气的停顿变化,可以吹出模拟人声的哨音,声情并茂,极为有趣。

  流传至今的这些林林总总的哨子玩具也让我们联想到,淄博古代窑工们在紧张的劳作之余,凭借自己的经验和丰富的想象力,随性而作、信手捏制或简单模制出这些充满童趣的小玩艺,利用窑炉内剩余的缝隙空间随机放置烧成,在换取一定的经济收入的同时,也为自己的工作增添些许的乐趣。正因为如此,这些陶瓷玩具往往不像其他生活瓷器那么精致,具有随意化的特点。但其纯朴、稚拙的造型反而给人一种自然天成的艺术美感。

  古代淄博窑哨子玩具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存在过程中,曾给一代代的孩子们带来过许多温暖、欢愉和启迪,伴随过他们美好的童年时光。而现在,它仍依其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活泼生动的民俗风情吸引着广大的收藏爱好者。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讨喜的陶瓷哨子 形象逼真浑朴小巧-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