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陶艺

上一页
1/71页 共2087

流传几百年的这把紫砂壶 却极少在茶盘上见到

时间:2018/7/11 文章来源:紫砂之家


李茂林僧帽

  时大彬 僧帽 博物馆

  【候选理由】复杂的工艺、别样的身姿,让它在丰富多彩的紫砂造型中独树一帜。几百年的岁月沉淀,它很少见于茶盘之上,却一直在紫砂艺人的巧手中,散发着艺术的魅力。

  这是一一个别具特色的方器造型:鸭嘴形流、壶身口沿处延伸出的莲花瓣,由高到低,极富动感;壶钮为佛球状,犹如僧帽之顶;壶颈紧接花瓣,好似帽沿;六方壶身、耳型的手把上有一似飞把的小扳手,在壶把的下方级以莲花纹,壶的各个部分的衔接自然贴切,因酷似出家僧人头上戴的帽子,故得名僧帽壶。

  僧帽壶原是元代创制的瓷器壶式之一,因壶口形似僧帽而得名,主要特点为口沿上翘,前低后高,鸭嘴形流,壶盖卧于口沿内,束颈、鼓腹、圈足、曲柄,具有强烈的少数民族风格。它的用途初期专为佛教僧侣饮茶,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变成普通人也可以使用的茶壶。明、清时期,紫砂兴起,瓷器中的一些造型也在紫砂上得以运用。不同艺术间的相互交流,无形中丰富了紫砂的创作。明代以后,紫砂艺人们在借鉴与创新中,将僧帽的器型移植过来,并使之有了一定的发展。

时大彬僧帽

  据考证,最早制作紫砂僧帽壶的是明代万历年间的李茂林。李茂林款的僧帽壶嘴短直,嵌盖,壶肩上平面有篆文一圈。壶底刻“万历丁丑子京先生索,文嘉铭”。壺身上贴莲瓣花纹装饰,均依据佛教习惯而来。如果将嘴、把剔除的话,李茂林款的壶身与当今和尚冬天所带的帽子最为相象,是“僧帽壶”中比较特别的款式。

  在其之后,便是明代首屈一指的制壶大家时大彬。这把僧帽壶现藏香港茶具博物馆,特点同样非常明显:壶分六等分。壶冠分五瓣莲花,第六瓣则改为流。盖钮为佛球状,耳型壶把上有一小扳手,形状似飞把,灵动自然。壶底刻有“万历丁西年时大彬制”九字楷书款。

  虽同是万历年间的作品,但两把壶相差较大。不过若是分别与早期僧帽瓷壶相对比,时大彬款僧帽壶则更能反映传承与创新。从传世作品看,清代以后的僧帽壶并不多见,到了近现代,一位紫砂大家与借帽壶结缘,让僧帽壶的传承得到了更好的延续,并成了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他就是紫砂泰斗顾景舟。那他如今,在一些紫砂书籍中,我们可以见到多种样式的大彬僧帽,演绎出不同的风格。壶体风格有圆的、也有六方的;有高僧帽、也有矮僧帽。鸭嘴流有圆有方;流的下方有半圆的、也有锥形的;莲花瓣有高墙的、也有矮墙的;滴子有六方菱形、也有佛球状。这些细节的稍许变化,可能源于僧帽本身不同风格的造型设计,多变的风格也展示了壶型丰富的美感。

  回眸僧帽壶的身影,我们看到了紫砂悠久的传承,艺人们丰富的创造力,领略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是文化的交融,更是时代的经典。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流传几百年的这把紫砂壶 却极少在茶盘上见到-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