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

上一页
1/141页 共4196

明代蓝釉小瓶与鼓形炉

时间:2020/8/26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芙蕖/安徽合肥


图1 蓝釉鼓形三足炉

  中国古代陶瓷器中,既有体形硕大的器物,也有形体小巧的物件。随着制瓷技术的不断提高,一批小巧精致的瓷器进入文人的书房、居室,成为人们生活中朝夕相处的文玩清供。这里来介绍明代的一件蓝釉鼓形三足炉(图1)和一件蓝釉小瓶(图2)。

图2 蓝釉小瓶

  蓝釉鼓形三足炉,高6.2、口径4.7、底径4.4厘米,器身整体作鼓形,敛口,鼓腹,底部置三个兽蹄形小足。炉身外壁施蓝釉,釉面匀净,色泽均匀。历代香炉的样式多种多样,有鼎式炉、鬲式炉、奁式炉等,鼓形炉主要流行于明清以后。

  蓝釉小瓶,高10.8、口径1.5、底径3.2厘米,蒜头形口,细长颈,圆鼓腹,圈足,大体呈玉壶春瓶式造型。小瓶通体施蓝釉,釉色均匀,釉面匀净。蒜头瓶最早见于汉代,常见的有汉代铜质的蒜头瓶,明清时期复古之风兴盛,瓷质蒜头瓶又再次流行。

  在陶瓷器釉彩装饰中,蓝釉、蓝彩一直是难以烧成的品种。蓝彩是“唐三彩”釉彩之一,但出现较少,古陶瓷界有“唐三彩见蓝为贵”之说。应该说,唐三彩是已知最早使用蓝彩装饰的陶瓷器,此时的蓝彩还属于低温釉彩,唐三彩中的蓝是以钴为着色剂,以铅为助熔剂,经800℃左右的窑温烧制而成。而高温蓝釉的烧造成功则是在元代,仍以氧化钴为着色剂,而高温石灰碱釉具有较强的黏稠性,釉面与胎体结合紧密,高温使蓝釉色彩光亮,因此元代蓝釉瓷少见而名贵,如著名的蓝釉白龙纹梅瓶。同时,元代青花瓷也是以钴料为着色剂的蓝彩瓷器产品,与蓝釉瓷有相近之处。到了明代,蓝釉瓷依然是较难烧制的釉色品种之一,而成功烧制出的蓝釉必然是当时的高档瓷。

  这件蓝釉小瓶和这件蓝釉鼓形三足炉是一套配合使用的香具,即所谓的“炉瓶三事”中的两件。炉瓶三事,也作炉瓶三式,是古代文人焚香所使用的三种器具:香炉、香瓶、香盒,其中香炉是插香之用具,香瓶则是用于插放香箸、香铲或香匙,香盒是盛放香球或香料的器具。香炉是最为常见的炉具,不必多说,而香瓶则较少被今人关注,实际上在清代画作和清宫旧藏中能发现这类插放香箸、香匙的香瓶,这类香瓶都较为小巧,高度仅10厘米左右。

  《红楼梦》第五十三回中有这样一段内容:“这边贾母花厅之上共摆了十来席。每一席旁边设一几,几上设炉瓶三事,焚着御赐百合宫香。”清代中期弹词《再生缘》中有这样的唱词:“炉瓶三事茶几摆,汉铜宝鼎设中间。金银酒器调羹碟,茶杯香箸玉杯盘。”可知“炉瓶三事”是明清时期大户人家焚香的常见陈设。

  这件蓝釉小瓶和鼓形三足炉,釉色别致,造型精巧,是难得的明代香事器具套件,具有较高的历代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明代蓝釉小瓶与鼓形炉-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