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

上一页
1/141页 共4196

民国青花婴戏图莲花口五联瓶

时间:2020/8/14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芙蕖/安徽合肥


图1 莲花口五联瓶

  中国陶瓷文化源远流长,各个时期的陶瓷器造型、纹饰、釉色丰富多彩,能工巧匠们常以聪明才智创造出千姿百态的瓷器样式,民国时期的瓷器也有很多造型新颖的产品,这里来介绍一件青花婴戏图莲花口五联瓶。

图2 莲花口五联瓶(俯视图)

图3 瓶底

  这件莲花口五联瓶(图1),高25.8、底径18厘米。该器口部作莲花状盂口造型,细长颈,器身为五个连体瓶合成,五个瓶各有瓶口(图2)和圈足。此瓶外壁通体以青花装饰,口部绘三层莲瓣纹,颈部绘缠枝纹饰,瓶身绘缠枝花卉纹,并设三组开窗,开窗内各绘一孩童手持拨浪鼓玩耍嬉戏图案,孩童着斜襟长衫,头顶扎冲天小辫,三组图案大体相同、略有差别。瓶底(图3)中心青花书“乾隆年制”四字款。

  此瓶无论是造型还是纹饰都很有特点。五联瓶最早源于东汉时期的陶五联瓶,又称五联罐,是在大罐的肩部设置五个小瓶,瓶体与罐身相通,有的肩部还有堆塑装饰,其用途是随葬冥器,与宋元时期的魂瓶相类似。清代乾隆年间,流行一种六联瓶,即中间一瓶,周围一圈围有五个大小相同的瓶,六瓶腹腔相通。应该说这件民国时期莲花口五联瓶是仿照乾隆时期六联瓶样式设计的,因此底部也书有“乾隆年制”四字寄托款,只是中间一瓶已与周围五瓶完全连为一体,只能看出五个相连的瓶子,而中间长颈伸出且口部作莲花造型,则是此瓶的创新之处,这种造型可能是借鉴了汉代长颈蒜头瓶的某些特征。

  这件五联瓶腹部主要纹饰是三组开窗婴戏图案,图案中最明显的是孩童手持拨浪鼓,表现了民国时期儿童们的玩耍场景。拨浪鼓是我国古代传统的乐器和玩具,相关考证认为起源于战国时代,拨浪鼓主体部分是一面小鼓,鼓的两侧系有两枚弹丸,鼓下有长柄,转动鼓柄时,弹丸便会击打鼓面而发出声响。清代、民国时期,拨浪鼓不仅是孩童们的玩具,走街串巷的卖货郎手中也常转动拨浪鼓,以引起人们的注意,便于售卖商品,这也可见拨浪鼓在那时的流行。

  青花瓷是中国瓷器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种,唐代已出现少量的青花瓷,古陶瓷界称之为“唐青花”,而成熟的、真正意义的青花瓷一般认为出现于元代,明清两代青花瓷逐渐成为瓷器中的主流产品,不过晚清民国时期粉彩瓷器数量激增,青花瓷占比则相对减少。而民国时期青花瓷所用原料为“洋蓝”,即从德国、日本等工业国家进口的化学颜料,青花发色虽然也蓝中泛紫,却非常纯净,没有天然矿物料中的杂质和细微颗粒,也没有铁锈斑等现象,缺少一种韵味。不过,以“洋蓝”绘制的青花瓷价格低廉,受市场青睐。

  整体观之,这件青花婴戏图莲花口五联瓶属于民国时期的陈设瓷,其造型风格既有复古元素,又有创新之处,具有民国时期瓷器的共性与特点,是具有一定艺术价值的藏品。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民国青花婴戏图莲花口五联瓶-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