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

上一页
1/141页 共4196

东晋越窑青釉羊头盘口瓷壶

时间:2020/4/27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刘丽文/江苏镇江


图1

  越窑青釉瓷自东汉创烧以来,在三国吴、西晋时期得到迅速发展。在绍兴、上虞、余姚、鄞县、宁波、奉化、萧山、余杭等地都发现有越窑窑址,是我国最先形成的窑场众多,分布地区广,瓷器生产的主要窑场。越窑青釉瓷生产得到发展的原因主要是东汉末年由于战乱,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三国吴时期的劳动力大为增加,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加上盛行的厚葬之风,使得越窑大量生产明器,对瓷器的需求量也就增加了。其次是越窑分布在上虞曹娥江中下游、甬江流域的宁绍平原,交通发达,使产品大量销往江苏、安徽、湖北、河南等地。东晋开始,从厚葬变为薄葬,前期大量生产的明器基本停烧,日常用品也没有前期丰富。其二是德清窑的兴起,瓯窑、婺州窑有了较大的发展,产品远销到江苏、广东、福建等省,出现了与越窑竞争的局面。各窑场为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市场,纷纷推出具有各自特色的产品,如德清窑的褐釉瓷打破了以往青釉瓷单调的格局,釉光闪亮,受到人们的青睐。瓯窑因胎土较白,暗衬釉色,并且釉面自然开裂,大的若蟹爪,小的若鱼子,疏密得体,自然醒目,器物造型又别具一格,形成了与其他窑瓷器不同的瓯瓷风格。在各窑竞争的情况下,越窑生产的瓷器减少,制瓷业进入低落期。器物的类别比前期少,造型简朴,工艺与装饰不如以前,装饰纹样多见的就是弦纹与点彩,精品少见。

图2

  镇江博物馆收藏的这件越窑青釉羊头盘口瓷壶(图1),出土于当地农机学院一东晋墓。壶高30、口径18.1、底径12.5厘米;浅盘口,短颈,鼓腹,平底(图2),肩部饰羊首,对称处堆贴短尾,两侧设蕉叶纹双复系。胎浅灰色,胎釉结合紧密,施釉不到底,釉层丰厚,釉色滋润。此壶从造型、制作工艺上看当为东晋越窑的精品之器。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东晋越窑青釉羊头盘口瓷壶-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