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

上一页
1/141页 共4196

“山”“木”“困”“草”之象形

时间:2020/3/6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李正山/宁夏


图1 “山”字双耳罐

  “山”字双耳罐(图1):罐子肩部有两圈泥条纹饰,其下一圈波浪纹,可看作是连绵起伏的大山,两耳(图2)处各有一个“乂”字。

图2 “山”字双耳罐耳部“乂”字纹

图3 “山”字纹双耳罐

图4 “山”字纹红陶双耳罐

图5 “山”字纹双耳罐

图6 “山”字纹马场彩陶瓶

图7 “山”字彩陶残片

图8 “木”字陶璧一面

图9 “木”字陶璧另一面

图10 “木”字灰陶璧一面

图11 “木”字灰陶璧另一面

图12 “困”字陶璧

图13 “草”字陶璧

图15 “草”“木”字陶璧另一面

图14 “草”“木”字陶璧一面

  “山”字纹双耳罐(图3):“山”字纹绕罐子一周,用泥条粘贴。这种写法可能还处于象形文字阶段,但总的形体是“山”的神韵。

  “山”字纹红陶双耳罐(图4):在罐子的肩部,用泥条粘贴一圈“山”字纹,做工精细,口沿处也有纹饰。这种纹饰基本都一样,颈部一道或两道圆圈,大概是天空,天底下是连绵起伏的大山。

  “山”字纹双耳罐(图5):肩部饰一圈起伏不断的大山。大山是古人最为熟悉的,因此在陶器上面,“山”字、“山”字纹饰极为常见。

  “山”字纹马场彩陶瓶(图6):在齐家文化、新店文化、菜园文化,以及马家窑文化半山、马场类型的彩陶上面,文字符号很多,这说明越往后文字符号越多,越往前越少。马家窑文化、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陶器上面的文字符号就少得多。彩陶和素陶相比,彩陶上面的文字符号就多,而素陶上的文字符号特别少。这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生活的需要,随着文字创造渐趋成熟,所创造的文字越来越多。

  “山”字彩陶残片(图7):这是一件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残片, 罐内底部书一“山”字。“山”字在素陶上还基本是个山的形状,大多为三角形, 在甲骨文中是个“土”字。这个“山”字和今天的“山”字基本一样。

  “木”字陶璧(图8):这个字是由管状笔压出的纹饰组成的“木”字,笔画由竖、撇、捺构成,很规整,而且每一笔都是由六个圆圈组成的。竖画表示树的主杆,撇、捺表示树枝。画一棵树很复杂,古人只写一竖,去掉了众多枝叶,只留主杆和两个枝条,抓住了树的主要特征,创造出了“木”字,简洁传神。而今天的“木”字多了一横,画蛇添足,没有原始的好看、易懂。“木”字由板木笔压制而成,竖画不太直,可能是写的时候没有掌握好,撇、捺基本规正(图9)。

  “木”字灰陶璧(图10):两面都有文字,竖、撇、捺笔画由两条和三条阴刻线组成。另一面(图11)少了一笔,不知是另外一个字,还是古人偷懒了,暂且还是看作“木”字吧。

  “困”字陶璧(图12):原始人的“木”字和今天的“木”字相比,少了一横,但和甲骨文、金文的写法完全一样。原始人画一个圆,把树林圈起来,困于其中,使树木失去了自由,“困”字就这样被创造出来了。这个“困”字,整体来看,是象形文字。去粗取精,删去枝叶,留下枝条,通过对形象的提炼,创造出了这个字。

  文字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不是无中生有的,不是臆造出来的,而是在劳动中,通过观察与思考,受到启发,创造出了一个个文字,所以说劳动产生了文字。

  “草”字陶璧(图13):一面有五个“草”字。在五六千年之前,甚至更早的时期,古人创造出的这个“草”字,和甲骨文的写法一模一样。不同之处是有的字是双笔,这可能是为了增加美感,样子也很像小草。古人居于草木茂盛之处,花草树木是他们最为熟悉的。每天看,一生都在看,最终,看出了花草树木的魂,抓住了“草”字的神,一个主杆,两片叶子,“草”字就创造出来了,既简单又传神,像根小草。现在的“草”字倒弄巧成拙,失去了原始的美感和形象。原始人创造的这个“草”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没有一点变化。另一面为素面。

  五个文字,有树的魂,有文字的神韵,布局均匀规范,笔法犀利、干净、利落。闲来欣赏把玩,享受也。

  “草”“木”字陶璧(图14、15):“木”字和甲骨文的“木”字稍有不同,但和“草”字连起来,就可看作“木”字了。树林里有小草,草木茂盛。这两个字在彩陶、素陶、石器上都多次出现,从马家窑到半山、马场、齐家、菜园等文化中都出现过。仔细观察,古人可能是左手拿着陶胎,右手用大拇指甲一点一点掐出的“木”字,疏密有致。这也是个细活,稍不慎就会把泥胎捏扁。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山”“木”“困”“草”之象形-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