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

上一页
1/141页 共4196

从瓷画说吴融与倪田的《卖花翁》

时间:2019/12/28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胡剑明/江苏南京


图1 明弘治景德镇窑瓷器残片上的“卖花翁”

  藏友成杰伟先生在南京淘得的这块青花瓷片,是一只瓷碗的半边,比巴掌大一些,专家伯瑜先生生评介为:“其釉肥发青,为平等青,发色清淡,应该是明弘治年间景德镇窑口的遗存。”瓷面上画的是“卖花翁”,路旁一个老者,一担花笼,可能累了,放下担子歇歇脚。形象生动有趣(图1),人物居中,四周草、石、云、月,均为衬景。是一幅较为完整的史迹画面。

图2 清代画家倪田画作中的“卖花翁”

  “卖花翁”是唐代诗人吴融的诗作,原诗为:“和烟和露一丛花,担入宫城许史家。惆怅东风无处说,不教闲地著春华。”吴融的这一诗作,通过写一位老者披星戴月给皇亲国戚家去送花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对花农老者的同情,对豪门势家奢靡生活的反感,有讽刺意味。

  吴融写的“卖花翁”,表现的是一个花农在凌晨摘下一丛丛待开的花朵,担去许府和史府的途中。夜风吹来,不见百花绽放,唯一弯残月,寂寥空空,心中充满了一种隐隐的失落……许氏与史氏,是汉宣帝时的外戚。“许”指宣帝许皇后家,“史”指宣帝祖母史良娣家,两家都在宣帝时受封列侯,贵显当世,所以,后人常用“许史”来借指豪门势家。诗中指明他们住在宫城内,是最有势力的皇亲国戚。

  诗人吴融,字子华,今浙江绍兴人,生于唐宣宗大中四年,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享年54岁。他生当晚唐后期,一个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入历史,因此,吴融可以说是整个大唐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

  赏花、买花以至养花,本出于人们爱美的天性。但在旧社会,劳动人民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情况下,耽玩花朵、供赏瓶花,往往只是富贵人家的嗜好。唐代长安城就盛行着这样的风气,一边是底层的花农花匠种花养花,一边是富贵人家供花赏花。

  唐代另一位诗人白居易也有《买花》诗,真切地反映了这种车马若狂、相随买花的社会习俗,并通过篇末“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的评语,说出了当年诗人对贵家豪门的奢靡生活的厌恶与无奈。吴融的这首《卖花翁》,触及同样的题材,却能够不蹈袭前人窠臼,自出手眼,别立新意,十分难得。

  清代有一位诗人画家叫倪田,他也画过一幅画,画上题曰:“隔墙犬吠卖花翁”(图2),这是南京文友孔祥东先生在欣赏了这枚青花瓷片后提供的。他告诉我,倪田,今江苏扬州人,住上海。他画人物、仕女及佛像皆取境高逸,线条流畅,尤善画马及走兽,能随手挥洒,不用巧笔起稿。光绪中行商到沪,爱任颐画,遂弃其业而参用任法。水墨巨石,设色花卉,腴润遒劲,意境清新而富野趣,兼工山水,而不多见。其画在海上擅胜一时,1910年任上海书画研究会庶务协董。寓沪鬻画垂三十年,卒年65岁。

  “隔墙犬吠卖花翁”,墙头高耸,越墙上方很小的一斜块,画巨大的树干和繁密的杂树枝叶,足见小路僻静,处于遮天蔽日的浓阴之下。老翁挑着一担鲜活开花的绿植,大概是一路叫卖,有狗追着他狂吠。画题狗在墙内,怎能看见?画面左上不经意处有一角飞檐,想见院门延至画外,显然狗从门内窜出来了。

  孔先生也是扬州人,他说,这只狗如扬州人说的:扒住门框子狠,身子前倾,腿向后挫,一副随时准备抽身溜走的架势。倪田的画是学任伯年的,得其神。看这幅卖花翁与瓷画上人物异曲同工,只是在纸质画画上更易于细部的表现。这画上人物的衣褶线条,飘逸的节奏感,那就是典型的任伯年画法,墙上、路边,每一道笔触都很老道。这画既古且新,浓郁的生活气息溢出画外,无疑是倪田难得的神品。此画内芯27×32厘米,绢本,左下“墨耕”款,钤“倪宝田印”。想象中瓷画工匠神游回溯,在下笔之先神交过此画,也许!

  我们将瓷画与纸质画作此比较,是可得出文化艺术互相渗透的观点。明代时期资本主义开始萌芽,社会经济有所发展,上至宫廷下至百姓,对于细瓷和瓷画的追求都有新的期待,致使许多瓷器厂都关注艺术水准,绘工更注重向传统文化的学习与参照,所以青花瓷画的品种也诗意地丰富起来,突出的是,市面上随之出现了许多演绎唐诗宋词的瓷画,让人眼界出新。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形成自己窑口的艺术品味,二是更利于贸易外销,此风格一直影响了明末乃至清初青花瓷画的文化面貌,这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瓜瓞绵绵的重要缘故。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从瓷画说吴融与倪田的《卖花翁》-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